随着各类企业不断入驻,一栋栋老厂房被赋予新功能,真正实现了活化利用
“棉三”的新模样
阅读提示
基于“改造性再利用”原则,棉三创意街区紧跟城市更新步伐,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构建了一个既延续工业遗产历史肌理、又体现时尚街区活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在天津海河东岸有一片砖红色建筑群,也是当下备受游客和市民青睐的网红打卡地——天津棉三创意街区。百年前,这里则是机器轰鸣的纺织厂房。
今年“五一”假期以来,街区“2023步棉夜巷市集”人流如织,100余个非遗文化、传统民俗、特色文创、网红美食摊位汇聚于此,成为天津文旅产业新景象。
老棉纺厂十年蝶变
这个青年集聚、创意十足的潮流街区,前身是原天津第三棉纺厂,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裕大纱厂和宝成纱厂。
1950年,这片纺织厂区正式更名为天津第三棉纺厂,简称“棉三”,并成为天津纺织行业的主力军。进入21世纪,随着天津工业战略东移、老企业搬迁改造,轰隆的机器随着城市发展脚步渐渐停止运转,留下了这一片建筑群。
记者了解到,2013年,天津住宅集团开始对棉三老厂区实施保护性改造,开启了百年老厂房的十年蝶变之路。
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回忆:“当初我们来考察的时候,园区内杂草丛生,一派萧条的景象,整个厂区用围墙围着,厂房内也比较黑暗。”
2015年,提升改造完成的棉三老厂区更名为棉三创意街区,正式对外招商,成为天津首个集创意设计、商务咨询、艺术展示、新媒体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创意街区。
改造后的棉三创意街区,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被保留下来,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2021年,棉三创意街区正式列入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录。
2015年至今,经过8年多的发展,棉三创意街区综合出租率达86%,目前已有130余家企业进驻,注册资金达20多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300余个。
基于“改造性再利用”原则,现在的棉三创意街区充分利用老厂房原有的空间格局,采用新与旧、古朴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构建了一个既延续工业遗产历史肌理、又体现时尚街区活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从大型央企、国企到民营美术馆、摄影机构,再到餐饮、教育培训……随着各类企业不断入驻,一栋栋老厂房被赋予新功能,整个街区也紧跟城市更新步伐,真正实现了活化利用,呈现出一番新模样。
老空间的新玩法
棉三创意街区内有一座深受读书人喜欢的百部书房,过去是天津第三棉纺厂的一个车间。作为书房主理人的徐凤文几乎每天都会待在书房里,甚是惬意。
有趣的是,徐凤文的书不借也不卖,只是邀请朋友们来读。徐凤文以书房为创意空间,依托文创开发、文旅活动策划和网络直播等方式实现收益。
“我希望大家在老空间找到一种新鲜的玩法。尤其是老空间在经过规划和整修之后,不同租户可以共同营造非常好的文创氛围。”徐凤文说。
大麦66livehouse天津旗舰店2022年正式入驻棉三创意街区,街区的整个艺术氛围与企业发展定位不谋而合,满足了各类音乐演出、论坛沙龙、话剧表演等需求。大麦66livehouse天津旗舰店负责人介绍,随着演出市场的回暖复苏,今年的演出陆续排上了日程。
现如今,棉三创意街区每年举办300余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复古市集、新车发布会、全国滑板联赛、天津时装周、消夏主题夜市等,吸引游客近50万人次,年纳税额突破3亿元。
“这些企业经过棉三工业遗迹氛围的熏陶,已经跟园区整体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尊重历史、热爱街区的心,这是我们的情怀。”陈强说。
街区内还有一幢正在改造的建筑,曾是原棉纺三厂发电厂,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整体建筑面积2551平方米,完整保留了内部发电用的煤斗和外部的大烟囱。
改造后的发电厂将变身为集当代美术馆、小剧场、书店、时尚餐饮、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艺术中心,成为天津的文化新地标。
数字科技的新定位
突出“艺术元宇宙”数字经济园战略定位,发展主导产业,优化功能品质,挖掘历史文化……今年以来,天津市河东区加快释放街区消费和投资潜力,倾力打造棉三创意街区升级版。
天津河东区以“产业、区域、战略”谋篇布局,就棉三创意街区的发展方向、产城融合等方面深入探讨,拟定以数字科技为发展方向,以打造“艺术元宇宙”数字经济园战略定位引领,形成集聚化、规模化产业。
同时,开展“保姆式”服务,为重点优质企业及符合数字科技产业定位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法律咨询、融资需求等服务,全力打造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场景的“棉三IP”。
此外,当地还对130家街区企业实施情况摸排和问题清单梳理,打造“大棉三数字科技产业园”,街区产业由设计类的1.0时代到文创类1.5时代逐步迭代到数字经济类2.0时代。
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景观规划设计为基础、以创意设计为引导、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的人居环境综合服务企业。该公司落户棉三创意街区两年来,企业不仅享受到推介、招商等园区服务,也积极参与到园区的共建与发展。
面对园区的转型升级,该公司负责人说:“园区定位数字科技为发展方向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已经把数字科技运用到园区内一些实体街景和馆内数字项目里。长期来看,会不断有科技企业入驻到园区,这对企业间加深合作、相互赋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陈强介绍,未来,将加快推动剩余商办项目建设工作,完成“大棉三数字产业基地”的周边城市更新测算策划方案,植入“双碳”要素,实现产才互联,逐步构建“数·文”“数·创”的业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