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5月14日 星期一

在沙漠边缘,甘肃银光集团一批90后职工迅速成长为栋梁——

过去“职场流失地” 如今“幸福育苗场”

本报记者 康劲 本报通讯员 王安怡
《工人日报》(2023年05月14日 01版)

当一些人在吐槽职场“内卷”“焦虑”的时候,发生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一家企业里的故事,令人眼前一亮。

这里的自然环境曾经“风吹沙打脸,曝日照荒丘”。过去,这里也曾受地理位置偏远、气候环境恶劣和工作条件艰苦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成为“职场流失地”,不仅“孔雀东南飞”,甚至连“麻雀”“小鸟”都留不住。如今,经过持续努力,通过“引、育、用、留”四大人才工程建造,这里成为“幸福育苗场”,在沙漠边缘的幸福职场,一株株“青苗”扎根一线茁壮成才,逐梦国防深海。

有眼缘的“第一窗口”,让青年人看见美好生活

银光集团曾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目前是国家重点保军和军民结合的国防特种化工骨干企业,是国家含能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及聚氨酯产业的摇篮——这样的重量级企业如何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

“公寓解决了住宿难题,和银光的初次接触,就感受到了温暖,也让我对在企业未来的发展期待值拉满。”2022年夏,入职银光集团的山东大学毕业生党清华来到银光大学生公寓,只见这里水电暖气一应俱全,门禁安保让人住得放心。

能“住”更要能“留”,从解决医、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到提供学习培训、职业规划、素养提升的“一条龙”服务,银光集团为青年职工打造友好氛围和发展环境,拉近了党清华这样的青年职工和企业的距离。

每月发放千元不等的人才津贴,完善“五险二金”的保障体系,实行每年15万元~30万元的人才最低工资保障,职工患病住院费用、门诊治疗费用报销和一次性帮扶救助等措施,让新入职的青年人告别“生活焦虑”。

银光集团还制定了“青苗计划”,动员青年职工把自身工作“想明白、说明白、写明白、做明白”,专门搭建了成果发布、述职展示等平台。

重点项目生产线的魏国斌,曾是同事们眼中少言寡语的小伙子,但他很快就在这种“多彩氛围”中融入集体,成为大家眼中的“社牛”,上班才两年多就成为团支部书记。站在述职演讲台上,他讲述和同事们在实现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中取得的多项创新时,脸上写满获得感。

铺设成长“快车道”,让青年职工受尊重、有成就

银光集团建立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唯能力的“赛马”机制,鼓励有思路、有想法、有办法、有能力的青年员工做创新攻关的“带头人”,通过20余类劳动技能竞赛、12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铺设青年职工成长的“快车道”。

2022年11月7日,百吨级改性硅油研发项目总师、90后科研人员何爱晓用手机拍下了项目产出首批优等品时的喜悦瞬间。这一瞬间,不仅标志着企业打破了该产品国外技术的市场垄断,实现军、民领域高端原材料国产化,也记录了一位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去年底,95后技术员邓聪和同事们经过了为期一年的日夜攻关,完成了硝化APC先控投料程序优化项目,成功使某产品在满足国家保军需求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统计,近两年来,银光集团青年职工“领衔”提交的100多项成果,已经创造价值上亿元。原料液配制实现无人化、生产废水高效循环利用等一批企业发展的重点项目,都是银光年轻人交出的一份份精彩答卷。

青年与企业“双向奔赴”,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为让一株株“青苗”成才成林,银光集团通过“内外培训”和“联合办学”的理论培养方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青年职工都有机会向高层次人才迈进。

银光集团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聘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等行业“大咖”担任科技专家、青年导师,先后吸收7名博士后进站服务。聘请高校、院所的10名国内火炸药领域知名专家教授,作为企业的科技顾问,带领青年职工开展科研攻关,并吸引100余名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到企业开展合作,建立1000万元/年的外部科研创新团队奖励基金。

银光集团组建了拥有500余名“老专家”的导师团队,与青年职工签订带徒“合同”,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和跟踪培养,帮助95后、00后青年员工解决工作与生活中面临的成长烦恼。

集团旗下聚银公司青年骨干王建峰在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刘从建的带领下,完成了“多参与项目、多参加培训、多跟班作业”的“三多任务”,参加工作仅一年的时间,就以负责人的身份荣获聚银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022年以来,银光集团有两名青年入选中国兵器青年英才计划,赴清华大学等高校脱产学习;以与高校成立的联合实验室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选派10名骨干到兄弟单位科研院所挂职交流,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作为开阔眼界、提高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

陈明磊、吴娜娜作为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员,于2022年开始攻读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吴娜娜告诉记者:“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环境和服务平台,把我们青年职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让我们扎根戈壁一线,逐梦国防深海。”

“这里没有‘内卷’,有的是一批批青年人在银光集团的大家庭里,为国防建设和兵器事业发展的奋力奔跑。”银光集团团委书记王娟娟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