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5月05日 星期一

创办30余年,免费帮助千名学生

“长”在天台的学校:一切为了农民工子女

本报记者 李国
《工人日报》(2023年05月05日 07版)

阅读提示

一所“长”在天台的学校,九间由棚子改造的砖房……在重庆开州,有一所小学,来上课的大都是无人看管的农民工子女。来这里读书的孩子不需要太多手续,只要登记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就行,“有钱的给点学费,没钱的免费来读”是创办者余兰芬的办学理念。30多年来,这所小学的很多学生都考上了大学,余兰芬的事迹也传遍了大街小巷。

 

“叮……”上课铃响起,孩子们从操场向教室奔去。一位身着粉色棉衣的短发女子慢步走在人群里,她看着孩子们,脸上露出宠溺的笑容。

在重庆开州,有一所天台上的学校,来上课的大都是无人看管的农民工子女,还有一些其他学校不愿收的孩子,以及身体有残疾的少年儿童。

短发女子是这所小学的校长余兰芬,虽然年近七旬,仍单身一人。但她却说,她并不孤独。因为,学校是她的家,学生是她最爱的孩子。

将所有积蓄投入学校

开州大道是重庆开州区标志性道路,这里不光有鳞次栉比的大时代商业中心,还有一堆在该中心D区三楼天台摆放的废旧书桌,以及那每个清晨都会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这是一所“长”在天台的学校,九间由棚子改造的砖房为428个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到这里来读书的孩子不需要太多手续,只要登个记,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基本上就行了。它的名字是凤凰小学,曾经叫小草学校……

走上天台,最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在细雨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天台的左边是一排砖房,右边的空地就是学生们活动的操场。操场上容不下篮球场、足球场,只在一角摆放了三张乒乓球台,是热心人捐赠的。

从办学开始,余兰芬就没想过挣钱,“有钱的给点学费,没钱的免费来读”是她的办学理念。这些年,余兰芬免费帮助的学生已达千名,她将所有积蓄都投入了学校,资助了学生。也因此,余兰芬无暇他顾,她情愿不婚,“跟我结婚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不想拖累任何人。”她说。

杨同学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很好,不仅高考考上了南开大学,毕业后还开办了律师事务所。杨同学曾不止一次对余兰芬说,是她成就了如今的自己。为报答养育之恩,杨同学每年都会回凤凰小学看望余兰芬,带她坐游船,余兰芬生病时她也会第一时间赶回来照顾。

像杨同学一样懂事、争气的孩子不少。30多年来,凤凰小学很多学生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不乏重点本科。

“妈妈校长”不改初心

这所小学创办于1989年,从10平方米的铺面到100平方米的街巷,再到如今的300平方米天台,经历了艰难且漫长的发展。而余兰芬,也将最美好的青春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有人唏嘘,校长余兰芬忙活了大半辈子,孤苦伶仃到老,啥也没落着。但她自己不这么认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收获了快乐和健康,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翁,比谁都富有!”

穷、饿、累,她都经历了个遍,但相比这些,最让她难以承受的是来自他人的不理解甚至恶语相向。“很多人觉得我疯了。”这些年,余兰芬不断自我消化,一次次前往学校不远处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用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安抚自己,初心从未改变。

经营学校有多苦,只有余兰芬自己知道。因为这不是一所普通的民办小学,而是专门接收特殊孩子的学校。

一晃30多年过去,校园和学生填满了余兰芬的生活,几百张与学生的合影成了陪伴她度过漫漫长夜的精神支柱。她将一张张照片整齐地摆放在客厅墙上、茶几上,卧室的梳妆台上,每天都要精心整理一番。这,成了余兰芬的强迫症。

年轻时的余兰芬,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位德才兼优的男士。恋爱两年后准备结婚,男方提出婚后一同去四川老家生活。但当时她开办的学校,已经有几百名学生,“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不想让心爱的人背井离乡陪我受苦。”余兰芬狠心提出了分手,从此后,她再也没有恋爱过。

历经磨难的“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音乐课上,孩子们总会唱起这首歌。余兰芬说,小草生命力顽强,希望孩子们从这首歌中汲取力量。凤凰小学前身叫小草学校,正是这样的寓意。

余兰芬幼时,父母双双因病离世。她与哥哥姐姐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十分拮据。“但衣服破了有人送,饿了有人买吃的,一次意外落水也是好心人救了我。”余兰芬说,是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让她健康长大,因此她立志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

1989年的一天,她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嗷嗷大哭,嚷着要上学。经询问得知,家长没钱供孩子读书,“当时我就想,无论如何都要让这些农民工子女读上书。”

开办学校初期,欠下很多外债。1994年的冬天,她还完所有欠款,身无分文,大年三十不敢回家,跑到山上靠吃树皮、喝山泉水度过了3天。

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先后从门市迁到街巷,再到现在的商业街楼顶。教室也从当初的一个大班,分为了9个班级,最多的时候有近900人。余兰芬将校名更改为凤凰小学,“希望孩子们像凤凰一样飞向蓝天。”

在教学的过程中,余兰芬也格外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余校长教会我们很多人生道理,她就像妈妈一样,对我们疼爱有加。”今年读九年级的谌芷涵这样说。

“我从师范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是余校长的爱心打动了我,让我坚持20多年。”学校老师尤素君说,她在这里找到了自我价值,收获了简单朴素的快乐。

30多年来,凤凰小学很多学生都考上了大学,这让余兰芬倍感欣慰。量变产生质变,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今,围绕余兰芬的声音从过去的质疑变成了称赞,她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余兰芬也被评为“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