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援疆农技员方先珍为当地养殖业问诊把脉,用科技赋能动物疫病防控,在牧民心中——

【奋斗者正青春】“看见方大夫,心里就有底”

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景双善
《工人日报》(2023年01月16日 05版)

在牧民眼里,方先珍是“情系农牧区的河南大夫”,在牧场,牧民们说:“看见方大夫,心里就有了底。”

方先珍是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也是河南省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新疆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想干点事”的她为当地养殖业问诊把脉,为牧民群众增收出谋划策,用科技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在方先珍和受援单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共填补3项技术空白、完成4个科研项目、申报5项国家专利、制定7个地方标准。

鸡苗的“代理妈妈”

方先珍就职的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哈密的对口援疆单位,此前她曾通过电话对当地养殖企业业务指导,和一些哈密同行成了未谋面的朋友。2020年4月,“想锻炼自己,也想看看大美新疆”的方先珍,主动报名援疆,成了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援疆干部。

新疆大而美,不过,朋友圈里上演的“大美新疆”,于方先珍而言,依旧是别处的风景——入疆两年多,她除了因开会去过乌鲁木齐,几乎没离开过哈密。

为啥?忙!7月,新疆游人如织,方先珍正在哈密走乡串户——她要了解年初发放给养殖户的那批绿壳蛋鸡长势如何。

3500只绿壳蛋鸡是方先珍牵线搭桥,由河南省农科院捐赠的。这种鸡抗病性强,鸡蛋营养价值高。2021年10月,鸡苗送到了哈密,当时哈密已经下雪,气温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鸡苗怕冷,养殖户没经验,方先珍和同事临时做起了鸡苗的“代理妈妈”。

2022年2月,鸡苗长成了成鸡,并开始产蛋,方先珍和同事陆续向养殖户发放。“各家对养殖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饲养过程要手把手地教。”那段时间,她没少往养殖户家跑。

“每户发放30只成鸡,一天能产20多枚鸡蛋,每枚鸡蛋以1.5元回收,月增收近千元。”在方先珍和同事努力下,养鸡成了当地百姓的致富项目。

走遍哈密牧区

初次踏上新疆,方先珍有点失落。到哈密时正是春天,河南早已花红柳绿,哈密却仍旧满目荒凉。从机场到哈密市区的路上,不时可见戈壁荒漠,让人生出一种“杳无人烟”的寂寞感。

生活上的苦不足为虑,工作上的难才是真正挑战。新疆的畜牧业以开放式放牧为主,管理粗放,牧民对疫病防控知识了解不多,再加上语言障碍,需要反复指导培训。方先珍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承包到户,由工作人员盯着定期检查。

牲畜疫病防控需要定期采样,但哈密的猪舍都是老房子改造的,没有监控,养殖户也不会采样,工作人员只好自己猫着腰钻猪圈。除了采猪的样品,猪的吃喝拉撒都要纳入监测范围。采的点越多,风险排除得越全面,每次采样,方先珍身上的猪粪味两三天都散不掉。

“采样脏臭不说,还要在猪群中左奔右突,如此‘惊险’,怎么做到的?”记者问。方先珍淡淡一笑:“这很正常,干的就是这个活。”

为加强哈密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先珍钻牛羊圈、进鸡舍,走遍了哈密市的各个牧区。

为动物疫病防控系统添“智”

每年春天是羊羔出生的高峰期,为确保成活率,方先珍走乡串户,一个一个羊圈挨着看。

现场问题要解决,基础建设也要完善。

方先珍发现,哈密的动物病理和寄生虫检验存在缺项,在以放牧为主的养殖模式下,环境不可控,动物更容易感染寄生虫等疾病,因此必须补齐短板。于是,她一边着手建设实验室,一边安排人员到河南培训。实验室建立完善后,为动物疫病防控临床诊断提供了信息参考。

在哈密,一年的动物疫病监测数量将近10万项次,出具检测报告2000多份。之前报告都是人工输入,分析归纳数据后,还要撰写报告,工作量巨大。方先珍带领团队建立了一套信息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样品采集、检测流程、监测信息、数据智慧预警等功能,检测结束后可自动生成检测报告,还能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疫病进行预判和预警。这套“智慧疫控”系统也让哈密走在了全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前列。

在援疆干部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新疆不知新疆有多大,不援疆不知家国情怀有多深。方先珍深以为然,对她来说,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至于大美新疆,她打算等援疆结束再好好畅游,“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把手头的工作干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