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星期一

聚焦

《工人日报》(2023年01月03日 05版)

新闻——据2022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报道,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作出系统部署。其中包括,不得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等等。

 

“不得将培训结果与招生入学挂钩”切中要害

丰收

“双减”政策出台后,有关部门对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治理,减轻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同时让非学科类培训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很多家长把之前用于学科类培训的精力和财力转向非学科类培训;另一方面,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努力宣传、招生,试图抢占此前学科类培训留下的市场。

与此同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领域诸如资质不全、培训不规范、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愈发突出。虽然教育部早已要求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但一些地方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而且不少学校在小升初、高中招生时仍单独招收音乐、美术、舞蹈等特长生,这让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扩大招生有了更多理由。如此现实语境下,夸大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以吸引更多学生报名;组织学生参加考级和各类大赛,从中收取相关费用等,成为其惯常操作。

针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现象,上述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可谓切中要害——既严格招生工作纪律,明确了不得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又规范并减少面向中小学生的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类考级活动等,其效果值得期待。

斩断非学科类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及家长回归理性,也能给“燥热”异常的非学科类培训泼一盆冷水。这是有效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的关键之举。

应该明确的是,学生当然可以参加非学科类培训,但其前提应是出于兴趣爱好,而非以升学为目的。上述意见不仅弥补了相关治理工作上的短板,在纠正非学科类培训功利化、维护招生公平等方面也颇有意义。

 

规范培训机构收费须防“下有对策”

张淳艺

教培机构频现跑路及退费风波,已成为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文件规定,要求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费用、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等。如今,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意见,新增了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的规定。此举统筹考量了家长支付能力、机构运营成本、资金安全风险等多种因素,有望带来更好的治理效果。

不过,在落实过程中还须防止培训机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尽管不得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规定早已有之,但一些培训机构超标准收费堪称“公开的秘密”,其往往事先提高课时单价,再以“缴费越早越多,优惠越多”等,诱导家长提前、超期缴费。一些家长无论是否明知这样做不合规、有风险,其往往都会为了争取更多优惠,而与培训机构达成某种默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规范培训机构收费,保障资金安全,一方面,要提高培训机构的违规收费成本。前不久,教育部发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有违法违规收费行为的,承担被责令限期改正、被警告、退还所收费用、被没收违法所得、被责令停业及吊销许可证等后果。这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给校外培训机构更多约束和震慑,让其不敢随意越界。

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2022年2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其中提出“畅通违法违规行为投诉受理、跟踪查询、结果反馈渠道,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依法予以奖励和严格保护”。希望有关方面进一步细化奖励和保护措施,鼓励更多消费者监督相关机构的行为,向培训机构违规收费说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