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对中国有浓厚兴趣”
——“一带一路”等中国主题图书在伊拉克受欢迎
“我正在写一本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书,近期就要出版了!”日前,巴格达伊玛目·贾法尔·萨迪克大学政治学教授阿基勒·鲁巴伊自豪地对新华社记者说。
鲁巴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早已在伊拉克打开“机会之窗”。他说:“20年前,伊拉克知识分子或读者对中国了解相对不多,而今大不一样……阿拉伯人开始进口、出版、认真阅读一些与中国有关的书籍。”
在鲁巴伊常去的巴格达穆塔纳比大街,随处可见书摊和书店。那里人来人往,不少人在书摊前翻书,文化气息飘香满街。
记者走进一家名为“阿德南”的书店,看到两旁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书籍,而在书架前小展台的显眼位置摆放着几本“与众不同”、薄厚不一的书,封面上阿文书名下的中文让人倍感亲切:《“一带一路”经济读本》《丝绸之路》《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大国责任》等。
店员告诉记者,这几本书都是中国学者写的,因为销售情况不错,店老板打算再进些类似的书。记者打开《“一带一路”经济读本》翻阅,了解到该书的作者是国内一位知名大学教授,阿文版的出版商是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出版公司,书里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内容、意义和一些具体案例等。
不远处,另一家名为“哈纳什”的书店内,见记者上前询问,店老板哈立德·侯赛因颇为熟练地找出几本有关中国的图书递给我们。
“近些年,这里的学者、学生都开始关注伊中关系和‘一带一路’倡议,一批研究这一倡议及其影响、项目和效益的书籍很受欢迎。”侯赛因告诉记者。
中伊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伊拉克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阿拉伯国家之一,两国2015年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双方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一大批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达成意向或顺利落地,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
巴格达穆斯坦西里亚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教授穆罕默德·贾米勒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伊拉克与中国接触越深,越想了解更多,尤其是中国经济成就及其背后的原因。他说,在伊拉克,中国元素日益凸显,“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对中国有浓厚兴趣”。
(新华社巴格达1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