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一

化身时尚园区、商业办公新地标,以厚重历史感走进日常生活

上海工业遗存刺破“次元壁”

本报记者 裴龙翔
《工人日报》(2022年11月27日 04版)

阅读提示

上海亲历了新中国工业的蓬勃兴起,一大批特色鲜明、保存良好的工业遗存汇集着城市记忆与历史文脉。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快对工业遗存开发再利用步伐,努力刺破“次元壁”的工业遗存越来越多,让更多人在时空交汇处重温往昔工业文化故事,见证工业遗存涅槃重生,感受新时代的进步力量与城市建设的坚定步伐。

 

不论是驾车从中环驶过,还是乘地铁路过,上海静安新业坊中25.06米高、1:1的EVA初号机,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就在初号机身后,伫立着一座充满沧桑感的大型吊机,斑斑锈迹无声地诉说着这里过往的辉煌。在这曾经的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旧址里,“文创+科创”双轮驱动,正以跨界混搭为曾经沉寂落寞的工业遗存带去生机和活力。

拂去历史尘埃

苏州河蜿蜒流过上海中心城区,一系列高品质、高颜值、高能级的打卡地,遍布河道十八湾。信和纱厂旧址正是河畔目前仅存、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工业纺织建筑遗存,而如今这里有个更为百姓所熟悉的名字——M50创意产业园。

最早由民族企业家建厂,上世纪末,迫于经营压力的纺织厂,不得不将部分厂房对外出租。2000年时,有画家在染整车间开了工作室,具有历史遗迹感的厂房空间,持续滋养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艺术大咖不断入驻,园区的艺术氛围日益浓厚。

时至今日,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的M50,已引进20 多个国家和地区、160 多个艺术家工作室、画廊、文化艺术机构以及设计企业;每年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活动超800场,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园区是100多岁的‘00后’,越待越有感觉。” 有艺术家表示。工作人员梳理了园区发展的历程:“从酝酿、发酵到不断沉淀,艺术成为了这里永远绕不开的基因链,而顺应市场变化就是基因进化原则。”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同样也逐步抖落历史尘埃,焕发出新的光芒。该中心由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改建而来,是目前上海市区保留最完整、最具规模的锯齿形厂房建筑群。漫步其中,上世纪老上海工业文明的浓厚积淀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时尚壹号楼、多功能秀场、时尚精品仓等六个区域依次展开。如今这里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逐渐成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地标。

苏州河沿岸昔日的“工业锈带”正蝶变成为“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记者从上海市文旅局了解到,相关的工业遗产调查、评估、认定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分级保护利用体系正在形成。未来,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将纳入文物保护体系。

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休闲时间想去看场脱口秀甚至是展览,地点可能会让人意想不到。新业坊就以工业风的装饰风格,以及由此带来的独特观影体验,让许多市民专程前来尝鲜。2000多平方米的剧场包含序厅、观演厅、后台以及辅助空间,如果观影区内的480个可回缩座椅仍不能容纳所有观众,只需打开舞台两侧的独立侧门,剧场、舞台与园区广场便能“融为一体”。

“开心麻花、初音未来的演出活动等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新业坊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遇见博物馆”、SMT、+0剧场、UFC等文化产业在这里的集聚,让新业坊的在转型中人气越来越旺。

“看着熟悉的车间、厂房,老旧的加工设备,仿佛是凝固的岁月,触动我内心的工厂情节。”上了年纪的游客来此怀旧。年轻人也为了热爱而来:“我是冲着人形手办来的,果然附近有不少人体同号和大型手办,很适合合影!”

在注重导入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之外,上海诸多工业遗存正通过赋予空间新功能,通过城市更新和增量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将发展与市民文化、消费需求相结合,着力打造上海崭新的文化和娱乐地标。

位于上海延安西路的上生·新所是不少文艺青年心心念念的打卡地。地处“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由3处历史建筑、11栋贯穿新中国成长史的工业改造建筑和4幢风格鲜明的当代建筑共同组成。2018年5月,经过两年在 “尊重历史文脉”原则下,进行微更新、微改造后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活力社区。

满满ins风,集聚了一众生活品质店铺的网红游泳池,位于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茑屋书店上海首店,成为城市旅游中的“顶流”。市民和游客对这里赞不绝口:“在老建筑里看到秋天的枫叶随风飘动,太打动人了,泳池的颜色也很治愈。” “基本每个月都会来逛逛,这周有个超沉浸制造局的主题活动,当然要来参与啦。”

“向史而新”再出发

11月22日下午,最新的一场“东岸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行走活动,将起点选在了陆家嘴滨江的“船厂1862”。兼容历史感、工业感的商业空间内几乎保留了原有的结构,曲折的烟囱、几何线条的支架都得以展示。更让参观者难忘的,则是入口广场上一座座记录着船厂革命前辈和劳模工匠的展示台。

从支前烈士到上海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袖,到领导护厂运动的第一代劳模,再到技术泰斗和走向世界的开拓者等在此一一展示,船厂以这种形式让历史体现在了市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中。行走线路中单独设立了“看工业遗存”的主题板块,通过现场实景与历史故事相结合的形式,让市民游客读懂百年浦江东岸工业发展和历史文化变迁。

在城市的另一端,已于2010年正式停产的杨树浦发电厂华丽转身为“遗迹公园”。其中讲述百年历史文化底蕴和电力工业革命传统的电厂驿站不可不去,驿站以“红色工运”为主题,站点通过多种展示手段讲述杨树浦地区的红色工运史,引导游客感受杨浦区深厚的红色底蕴,使游客在交互体验中领略杨浦的百年红色基因。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始终是上海的初心。”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品牌发源地和现代工业集聚地,上海正努力将老工业遗存所特有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想象空间转化为传承工业文明的载体,为激发上海都市型旅游消费创造新亮点。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