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8月02日 星期一

登轮时,专班人员个个都是“大白”,下船时,他们的防护服却变成了另一个色号

【班组现场】筑牢“双防线”的海上“大白”

本报记者 裴龙翔 本报通讯员 邱彬 陈辰
《工人日报》(2022年08月02日 08版)

7月10日,上海发出今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杨浦海事局的邱学刚迎难而上,7月11日来到专班报到,开展为期35天的PSC工作。

当天,最高温度已达38℃,邱学刚与搭档身穿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对一艘利比里亚籍外轮登轮检查。攀爬数十米高的船舶干舷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虽已身经百战,但碰到高温天气,炙热的船壳板与摇晃的引水梯仍使他登轮时不得不小心翼翼。由于不能摘下防护罩,登上船舶的那一刻他已经气喘吁吁,有一种缺氧的感觉。

登上船舶只是第一步。作为驾驶部的检查官,他还需要继续沿住舱外部的梯道爬行40多米才能到达驾驶台。防护服的闷热与KN95口罩的窒息感使得他不得不中途缓口气,作短暂的喘息。整个检查持续了6个多小时,厚厚的防护服保护罩下,里层的衣服早已湿透,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就像刚刚洗了个“汗水澡”。

这样的日子,已是邱学刚和专班成员的日常。上海海事局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特成立了由PSC专业团队组成的长江上海段“港口国监督检查”工作专班,暂实行“14+7+3+11”的工作模式,五班轮换同进同出。

所有专班人员必须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流程及防疫规定等刚性纪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罩,“全副武装”才能开展登轮检查,全力保障上海口岸安全和水上交通安全,实现疫情防控和国际航行船舶监管“两手抓”。

PSC登轮检查一般需要5到8个小时,有时甚至9时登轮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20时才能下船,期间不进食、不喝水、不上厕所,为此他们登轮前也不敢多喝水。

“克服一下就过去了。”邱学刚说。

人不觉得苦,手机却在“叫苦连天”。7月13日中午,上海气温高达40.9℃,甲板在暴晒下蒸腾着热气,正在船舶甲板上开展检查的邱学刚掏出手机,准备拍摄船舶缺陷照片,手机却频繁提示“温度太高”并直接退出了相机功能。无奈,邱学刚只好找个阴凉的空间等手机温度降下来后再去拍照。

夏日里除了酷热,还有突如其来的雷雨交加,有时会让专班人员猝不及防。被淋湿的他们必须重新消毒,及时更换防护装备,确保防疫安全。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他们都会额外配备两套防护装备。

雨后的引水梯及船舶甲板变得更为湿滑,面对数十米的高度,谁都不敢有一丝大意。登轮时,专班人员个个都是“大白”,下船时,他们的防护服却变成了另一个色号,油渍、泥渍沾满全身,成了履职担当的最好见证。

工作专班自6月20日正式启动以来,累计对38艘船舶开展了港口国监督检查,滞留了19艘低标准国际航行船舶并限期整改,有效震慑了进出上海港的低标准国际航行船舶及相关船级社。

“PSC专班是一支真正的铁军!我们没有冰块也没有风扇,还要忍受着机舱的高温暴露。”一位班员这样评价自己的团队。

他们中有东京备忘录PSC委员会技术工作组主席胡荣华,也有上海海事局首席船舶安全检查官许正兵、杨海兵、姜红军、赵琳……他们主动请缨入驻专班带领团队开展高强度、高水平、高风险的“三高”工作。

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加上高速运转的脑力劳动注定了每个晚上都是倒头就能睡着。一位专班成员笑言:“有神经衰弱或者想减肥的同事可以来尝试一下。”

休息室内,防疫消毒用品以及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等各种防暑降温用品一应俱全,工会还特地设置了应急药品箱,给专班同志以暖心呵护。

就算工作再苦再累,专班也从未放松过检查要求。休息室的醒目位置张贴着《上海海事局港口国监督检查专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综合指南》《上海海事局“港口国监督检查”工作专班工作流程》和《上海海事局港口国监督检查工作专班新冠防疫重点手势》,方便大家时时对照,牢记于心。

就是这样一支钢铁般的队伍,他们不畏长时间持续作战,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履行海事监管职责,筑牢了水上安全和疫情防控“双防线”,在特殊时期充分彰显了海事人的担当。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