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12月01日 星期日

职业规划和自我提升缺一不可

舒年
《工人日报》(2019年12月01日 02版)

2019年参加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出生于1997年,在他们一岁时,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职场开始从“单位人”转向“社会”,用人单位不再承担很多社会保障职能。正因如此,当这代人步入职场时,他们可能不会像上一辈人一样,在一家用人单位“从一而终”,甚至于用人单位自己,也不知道在市场大潮中,自己能坚持多少年。从这个角度来说,老一辈“单位人”的职场经验,不见得对95后的胃口。

跳槽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每一个职场人在每一次辞职之后,都有新的更好的“槽”可供选择。这就是为何《奇葩说》第六季,储殷教授一番“45岁你失业了怎么办”的阐述,引起了网上很大共鸣的原因。

没有老一辈的经验可循,不少年轻人又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在不断的跳槽之中,虽然薪资可能上升,但自身竞争力却并未有显著提高,一旦到达职位和年龄的天花板,很可能会无槽可跳。从这点来说,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不断学习,提高职业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很有必要。

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型企业更愿意采取“年功”式的薪资标准,即对于到达一定年龄的老员工,肯定他们的过往贡献,看重并发挥其工作经验的价值,给予更高待遇和长期稳定合同,而不是仅看重当前贡献。因为,只有让新员工看到,等到自己10年、20年后,青春活力不再,家庭负担重“拼不动”时,企业依然不会忘记自己的过往贡献,才会在当下更努力工作。这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其实是一种双赢。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