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湖北:“第一动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翀 本报通讯员 冯星星 丘剑山
《工人日报》(2019年11月19日 03版)

1949年,湖北只有工程技术人员140人;目前,湖北拥有各类科研机构2340家,科研人员近24万人。

研发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拥有亚洲首座、全国唯一的高等级生物安全(P4)实验室、中国信科单模光纤超大容量光传输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截至2018年底,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597家,位居中部第一。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960亿元增至6653亿元,翻了一番。

2016年,科技部批准湖北纳入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范围。目前,湖北国家级高新区达到12家,数量居全国第四。省级高新区达到22家,宜都、大冶、仙桃3个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行列。2018年,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七位。

1987年,东湖之畔一栋闲置营房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共才6间厂房,659平方米。

目前,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长到500余家,孵化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孵化器在孵企业突破2万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数量为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湖北还拥有亚洲首座、全国唯一的高等级生物安全(P4)实验室、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精密重力测量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发了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星载铷原子钟批量应用于北斗卫星和实践卫星,铁路轨道安全省重点实验室焊轨基地单线生产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东湖实验室,加速冲刺争创国家实验室。武汉市将“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光谷科学岛”等重大园区建设作为引领创新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快谋篇布局。

科技创新,靠的是优秀的科技人才。目前,湖北省的“两院”院士、“973”首席专家、国家杰青、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的数量,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获国家科技经费额等重要创新指标均稳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未来,湖北将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为主要目标,突出补短板、破瓶颈、建机制,围绕重大平台、重大园区、重大项目、重大人才团队,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动湖北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