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8年02月03日 星期六

“干部忙得团团转,群众事情很难办”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一位甘肃省政协委员的发问引发思索

本报记者 康劲 本报通讯员 李丽
《工人日报》(2018年02月03日 01版)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日前,在政协甘肃省十二届一次会议上,甘肃省政协委员马启昕在发言中指出:现在“文山会海不减,调研检查不断,行政效率低下,工作落实不到位,‘四风’问题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出现了反弹。”导致部分基层行政工作陷入“干部忙得团团转,群众事情很难办”“干部叫屈,群众抱怨”的怪圈……他发问:“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干部都在忙什么?公务人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这位委员的发言直戳痛点,在会场内外引发思索。

“把时间还给工作,把工作做到实处”

当天,会议安排了10位委员大会发言。马启昕委员第一个走上发言席,他发言的题目是“把时间还给工作,把工作做到实处”,这样一个“平实”的题目却让人越听越觉得“辛辣”。

马启昕委员在发言中抛出了一份自己的“微观调查”,细算“时间账”——

某地以市委市政府及两办名义通知的会议150次,其中要求主要负责人参加的60次左右。市直部门年均召开的全市会议4次到6次,单位党组会议、办公会议、中心组学习会议等全年约90次,每年外出参加会议培训10次到25次不等。

市级党政机关每年迎接上级调研、检查、考评有20次~30次,到了县区一级就扩大到200次左右,再到乡镇一级虽然经过“压缩”仍然达到280次左右。各种调研、检查、考评又不断催生会议、材料,有些单项工作为了凸显重视程度,还要扩大会议“规模”、召集更多部门“陪会”。

一位市直部门主要领导,一年参加会议时间大约为105个工作日;起草审阅材料仅按每天1小时来算,一年需要30个工作日;检查调研每年平均10次,一次2天,全年需要20个工作日;全年有效工作日约240天,以上3项共占用155个工作日,占全年有效工作日60%以上。

在乡镇一级,外出开会占用时间则更多,乡镇党政领导年均外出开会100次以上,一些乡镇到县城2到3小时的路程,平均3小时的会议,开一次会基本一天的时间。一年平均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开会或者在去开会的路上。

如此“办会开会、拟文行文、检查调研、协调运转”占用了公务人员的主要时间精力,为了开会、迎检和调研,协调运转也极为耗时耗力,接到函电、对接具体人员、填报重要接待事项、沟通确定行程、安排食宿、制定服务指南……事无巨细,还要面对经常性变化,领导“忙忙碌碌”“常常不够用”,工作人员“五加二,白加黑”不停歇。

领导忙、干部忙,但就是没有时间“推动具体工作的落实”、没有时间“联系基层”“服务群众”。马启昕委员感叹道:“希望各级各部门把时间还给工作。”

脱贫攻坚领域里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

马启昕委员的发言在当地引发反响,一些基层的干部群众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目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许多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脱贫攻坚领域尤为明显。

甘肃是一个贫困面大、深度贫困的特征较为明显的地区,在全省58个贫困县中有35个属于深度贫困县。近5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2万人减少到189万人。从结构上看,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

甘肃省今年的目标是确保6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省委下了“敢死拼命,奋力攻坚,确保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但是一些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下乡“挂职”“选派”“驻村”的干部们,却备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苦,精力都耗费在应付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中。

一位省直机关的青年“驻村”干部说,自己就曾经陷在数不清的各种表格和汇报中。

在这位干部的日程里,来自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发改、民政、教育、财政、人社、国土等几十个部门的考核、调查,都要通过表册、材料来填写完成,让人深陷其中,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该干的事情没有时间干、该扶的“贫”没有时间“扶”,“精准脱贫”沦为“精准填表”。

由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又不断地通过“堆盆景”“垒大户”的方式搞“路边工程”“形象工程”应付检查考核。在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地方和困难群众的身边,原本最需要扶贫资源和扶贫干部,却看不到“扶真贫、真扶贫”。在许多基层单位现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是“事依然难办”,“管卡压”变成了“推绕拖”,让办事群众疲于奔波。

据了解,早在去年7月甘肃省有关部门就发出“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要求各地减少填表报数、减少检查考评、减少会议活动和发文数量,但是到了一些地方,却为了“减少会议”而层层召开动员会,为了“减少文件”而逐级转发文件,旧的形式主义没有根除,新的形式主义接连“诞生”,让人无不痛心于形式主义“顽固性”。

对形式主义必须“真开枪”“动真刀”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召开地方两会,记者注意到在热议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的同时,许多地方代表委员的话题都会不约而同的聚焦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上,希望党委纪检部门能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开枪”“动真刀”。

正如马启昕委员在发言中建议,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对于会议、文件、考核、检查、评比、调研等行政工作,列出明细表,画出路线图,使各种行政行为有章可循,把公务人员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把领导干部从陪同接待中解脱出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据了解,目前甘肃省纪委正在开展查找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专项行动,对各市州和省直部门中发现的790余件具体问题线索有的放矢开展监督检查。

甘肃省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根深蒂固,严重影响政令畅通和中央权威,成为当前深化纠正‘四风’问题的重点。”这次专项行动,就是要查找和纠正领导干部不担当、党员干部不作为、落实任务弄虚作假等问题,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