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

职工之家建设纳入政府“民生100”工程

株洲洋溢“家”消息

本报记者 罗筱晓 方大丰
《工人日报》(2018年01月26日 01版)

这已经是第3个年头了,每当新年伊始,湖南省株洲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谭鑫华都会督促向株洲市政府“民生100”工程提交计划:“2018年,我们的目标是再建成10个职工之家示范基地。”

株洲市总2015年启动的职工之家示范基地项目,截至2017年底,按照大中型企业,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县市区工会四大类,株洲市已建成23个职工之家示范基地。

“今年申报单位还会增加。”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建之表示,“建设职工之家示范基地就是要击破职工之家离职工远、职工之家没‘家味’等痛点。”

一间房是家,一杯咖啡也是家

“要不要试试?”突然递到眼前的羽毛球拍,让记者有点发愣。

已是下班时间,株洲市自来水公司四水厂的职工之家里却刚热闹起来。一楼的综合场地,一半是身着长衫慢悠悠的八段锦练习者,一半是挥汗如雨的羽毛球健将。见记者没动静,递拍子的年轻人笑了笑,转身回到了赛场。

“凡是进了‘家’,都是‘家里人’。”一旁的公司工会主席胡恢利打趣,“不过,在这栋小楼建起之前,职工连‘家’的感觉都没有。”

2014年底,职代会上的一个声音引起了胡恢利的注意:工会明明是为职工服务,为什么职工总觉得工会离自己很远?

胡恢利正思索解决方法时,株洲市总启动职工之家示范基地项目的消息传来。“要有‘家’的感觉,先要有‘家’的形状”,按照株洲市总对大中型企业职工之家示范基地的立项标准,自来水公司历时9个月,投入3000万元修建了总面积2800平方米的职工之家小楼。

载体有了,人气真的逐渐聚集起来了。运动的、读书的、看电影的、练书法的……过去一年到头难得说上几句话的同事变成了球友、画友。连一直苦于找不到渠道与职工有效沟通的总经理谢锦辉也尝到了甜头:“到篮球场上跟大家挤一挤撞一撞,职工把我当队友了,很多真实想法自然就说出来了。”

2800平方米是家,对在荷塘区钻石路上工作的环卫工钟金霞来说,钻石路63号这间10平方米的小屋也是家。微波炉、电冰箱、电视机、电风扇,这个投入不超过6万元的环卫职工之家,解决了周围10多个环卫工每天的吃饭和休息问题。在荷塘区,这样的小小职工之家共有4个,“我们要求不高,实用就行”,钟金霞憨厚地说。

一砖一瓦是家,流动的咖啡也是“家”。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记者刚坐下,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就端上了桌。在这里,除了公司职工之家大楼,工会在每个工作区域设立的“咖啡角”,开会、接待、休息,四溢的咖啡香不仅是调节紧张工作氛围的道具,也如同浓浓的“家消息”,把职工温馨地联结在一起。“公司常有国际业务往来,连职工之家也有了国际味儿。”工会副主席易龙很有“范儿”地说。

让职工之家真正有形、有实、有味,是株洲市总职工之家示范基地项目的首要目的。针对不同类别的职工之家,市总对场所大小、文体设施种类、“家”的职能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对验收通过的,给予3万元到40万元不等的奖励。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左喜是个喜庆的名字,“就是要做红娘。”见记者指着她穿的一身红衣,她自己也乐了。

她是湖南媒妁联盟有限公司在株洲市工人文化宫“芙蓉情缘”项目的负责人。“芙蓉情缘”是由株洲市总出资向公司购买的单身职工联谊交友服务。

在左喜位于株洲市工人文化宫的办公室外,两面贴满个人信息表的墙壁很引人注意:姓名、年龄、职业、爱好、交友意向,一目了然。“这是登记并同意上墙的一部分职工资料。”左喜介绍。

近年来,年轻职工的个人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件老大难的事。在引入“芙蓉情缘”项目之前,株洲市总女工部联合市工人文化宫组织了多场联谊活动,但由于经验和人手不足,效果并不明显,“有个单身职工直言不讳,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比相亲还尴尬。”工人文化宫主任汪爱国回忆到。

2016年,株洲市总在建设职工之家示范基地期间,与媒妁联盟达成了购买服务协议。很快,左喜和同事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周五晚会、交友派对、户外拓展……“即使是相亲,也要相的时尚、相的舒服。”

有了公司运作的专业保障和工会筛选的品质保障,一年多下来,1万余位单身青年在“芙蓉情缘”登记,有1200对职工正式交往,其中77对职工步入婚姻。“新人送来的请柬就是我们的勋章。”左喜颇有成就感地说。

与“芙蓉情缘”隔着不远,是洣阳心理文化传播公司的“领地”,绿色的墙面和淡黄色的榻榻米,让走进其中的人不自觉放松了心情。据汪爱国介绍,这也是市总建“家”时购买的一项服务,“每月电话或当面咨询的都超过了100人。”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是许多职工之家在申报示范基地时共同的选择。“充分发挥各种协会的纽带作用,以丰富的协会活动来增添家味,应该是株洲市职工之家建设的一大创举。”市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刘金伟说。

利用工会与株洲市摄影、绘画、舞蹈等协会的良好关系,自来水公司职工之家的14个兴趣协会全部聘请了专业教练,“职工周末学校”也邀请学者或专家开展养生、心理健康等培训,“我们的兴趣协会现在都能达到半专业水准。”胡恢利表示。

职工认可了,“家”自然就变得不可缺失。

共建共享 共奏建家大合唱

谭鑫华介绍,纳入政府“民生100”项目平台,工会职工之家示范基地项目既争取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又将基地建设与政府绩效考核挂钩,各县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工会建家整合利用资源铺好道路”。

整合资源、巧妙借力,也是石峰区清水塘街道沈家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廖青梅工作的诀窍。位于株洲老工业区中心位置的沈家湾社区,辖区内有12家企事业单位、6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常住人口近万名。其中,破产改制企业有7家,600多人的关系从企业回到了社区。

要在这样的社区建设高规格的职工之家,单靠工会一己之力不可能。廖青梅先是联合街道的老年协会、青少年协会以及辖区内企业工会,共同出资112万元新建了总面积580平方米的社区职工之家小楼。去年底又与辖区内的株洲冶炼厂协商,用株冶的场地与湖南省体育局全民健身项目赠送的器材,打造出社区运动场,“社区的投入还不到9万元”。

在荷塘区政府大楼4层,推开一间间与普通办公室无异的房门,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阅览室、茶艺室、健身房、棋牌室……荷塘区直属机关工会的职工之家就藏身其中。

“这都是资源再利用的成果。”荷塘区总工会主席张岚介绍,经过几年前的超标办公室整改,大楼里有了许多空闲的办公室。与区政府协商后,这些房间成了区里直属机关职工之家的主阵地,“机关里的‘家’,既节约成本,也方便机关员工‘下班即到家’。”

在石峰区工业园内,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更是联合5家企业,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出辐射园区2000多家企业、近10万职工和居民的职工之家。

有条件的建大家,没条件的建小家,大家带小家,“家”与众多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在谭鑫华的计划中,5年内要使职工之家示范基地总数达到100个,“届时,株洲大街小巷都会有‘家’的味道。”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