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年轻似乎成了IT从业人员的“金字招牌”,从高冷多金的精英到劳累过度的中年“码农”,他们经历着怎样的职业生涯——

代码人生

本报记者 彭文卓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24日 02版)

危机 视觉中国 供图

近日,42岁的中兴程序员欧某跳楼事件再次引发舆论关于IT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年程序员职场危机的讨论。

在程序员密集的IT、通讯行业,很多中层员工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伴随着“高薪、高学历、中产”标签的是一个新技术不断迭代,年轻人跃跃欲试,而中年人已经精力明显下降,加之家务琐事缠身难以胜任高强度工作的行业特质。程序员的职业瓶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年龄歧视,40多岁,基本就是职业生涯的结束。

面对着电脑,快速而逻辑严密地敲击出一串串漂亮的代码,曾是多少人向往的工作状态。无论昔日人人羡慕的IT精英,还是现在劳累过度的“码农”,他们背后承担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困境?

亚健康、“996”成职业特征

“前天晚上,突然在梦中回到以前做移动通信技术支持的日子,回到了7×12小时工作,每天提着笔记本,没有一天(包括过年)能很安稳的吃饭,睡觉的日子,回到了之前一年要出差250天以上的日子。”

这是最近网上流传很火的一篇文章《通信十年》的开头,记录了一个通信行业程序员的工作生活状态。

压力大,交际面窄,过度劳累等,已经成为程序员的职业特征。有人说,一个标准的程序员在30岁之前就可以完成从青春焕发到完全秃顶的蜕变。

“996”现象,也早已成为互联网企业加班的代名词,即早上9点(或9点半)上班,晚上9点(或9点半)下班,周六还要加班。

“朝九晚九、周末加班是常态,有时候为了赶制某个产品,公司就要求我们进行封闭开发,整个团队被拉到一幢别墅,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往往一个月下来,很多人已经是疲惫不堪了,体重能下降七八斤。”一位在某社交网站工作过的软件程序员李硕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程序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强度大,经常久坐不起,甚至很少喝水和上厕所,因此,很多程序员都是年纪轻轻就一身职业病:例如神经衰弱、视力下降、容易肥胖等。

“这个行业需要身体本钱对抗极大的工作量。”回想起十几年前刚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情景,李硕甚至觉得匪夷所思:那个时候超有热情,加班还能报销打车费,觉得工资高、工作氛围又好,还挺开心。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加班越来越加不动了,学习能力、注意力逐渐不如新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这个行业总能找到愿意干的人,你爱干不干。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互联网企业绝大部分程序员年龄都不到35岁,超过一半的程序员年龄在23~30岁之间,并且普遍存在薪酬倒挂现象,即入职时间短、资历浅的员工收入,高于入职时间长、资历深的员工收入。为什么同层级新员工收入能够高于老员工?因为公司认定两件事情:一是老员工的经验积累不决定企业生死存亡。二是老员工的离职并不影响企业存续发展。

职场中的年龄歧视

根据全球著名的市场咨询和顾问机构IDC统计,早在2014年,全球约有1850万名程序员,中国就已经占据10%。而这个庞大的群体,为何面临着普遍的中年职场危机?

“通信行业目前正处于下行期,并且华为和中兴可以说已经成长为行业寡头,他们特有的运作模式将部分有技术深度的员工搞得缺乏广度,适应性非常窄,中年员工跳槽基本无处可去。”在国际咨询公司从事科技、媒体和通信研究的研究员陈枢向记者介绍,IT、通讯、互联网行业的中层员工,是对职场危机最敏感,痛觉最高的人群。

陈枢认为这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科技公司所在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一夜之间可能就像小蓝车一样倒闭了,有些是处于下行期的,比如通信行业就在衰落周期,早在2000年前后的移动通信浪潮的风光过后,就逐步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有些岗位吃‘青春饭’,技术更新迭代很快,需要从业者不停学习新技术,如果自己不学习很快就会被别人赶超,而且这些行业里面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所以你不断要跟年轻人去拼去比,这方面压力比较大。”

据媒体报道,中兴全球的手机事业裁减600名员工,相当于该公司手机事业员工的10%。一名中兴通讯的高阶主管表示,中兴的中国手机事业也将有超过20%员工遭到解雇。今年年初,华为也采取了45岁必须退休,大规模派往海外等变相裁员措施。

“经历了接近40年的急速经济增长,中国正在发生变化。而通讯、IT、互联网行业,最早地感受到了这一变化。”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向《工人日报》记者表示,新技术在放缓,需求也在变。电子、IT行业作为近几十年的新技术产业,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当技术发展步入平稳阶段,最先感受寒意的,就是这个行业。随着新技术进入传统行业,剩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在饿了么、滴滴的快速崛起之后,所有的生活场景,已经无数遍被人拿着手机审视过无数次,所有可以被结合、被改造的场景都已经或正在被结合、被改造,创业变得更加艰难。中高层职位在行业扩张期,会是各方抢手的人才,但一旦进入行业合并期、平稳期,就会遭遇“我们可以接管团队,但不可能接管一个老大”的尴尬。

刘远举认为,这些行业还有一些特别的因素。这类行业中,知识更新更快,更需要高强度的工作,而且这类行业收入丰厚,从业人员对未来的看法积极,生活方式往往是高消费型的,好车、出国游、两个小孩、妻子全职在家;在资产配置上,往往采取的高杠杆的方式投向房地产,有较高的按揭比例。所以,一旦遭遇职场危机,就会面临收入大幅度下降,影响生活,甚至资金链断掉。

持续学习是唯一出路

老员工就对技术型企业这么没有价值吗?李硕向记者表示:“这个行业有的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根据招聘网站拉勾上个月发布的调查结果,国内科技公司员工更敏感地体会到职场年龄歧视的存在,只有10.6%的受访者相信公司不会抛弃年纪大的员工,52%的受访者觉得年龄越大换工作的压力越大,国内科技行业的警戒线被认为是35岁。

作为程序员,该如何避免中年危机呢?

杭州斯泰普文化创意有限公司CEO的“猎头老王”向《工人日报》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某公司快48岁的VP离职后,很快找到工作了。为什么他年龄这么大,还能快速找到年薪百万的工作呢?原因是,他特别爱学习,虽然自己多年不搞技术了,但他对AI(人工智能)研究比较深。目前被一家公司录用做公司VP。

“和他聊天时,感觉他的思维方式,根本不像是快50岁的人的思维,而是典型的90后思维方式。”

“为什么会出现中年危机?你的思维、能力和你的追求不匹配。天天搞无效的人际关系,而忘记了学习和自我提升。总喜欢拿以前的成就来暗示自己,却不知自己已经落后时代很远了。”

“猎头老王”认为,作为职场人,无论在哪个行业,要想避免中年危机,那就不要忘记学习,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同时,认清自己、认清现实,不要过高的评估自己,要接受现实的挑战。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