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海陆空”大国工匠的跨界交流

本报记者 柳姗姗 彭冰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09日 01版)

“没有需求的培训,不会有价值。理论培训必须结合实践需求,我们团队原来2/3是派遣工,通过劳模工作室的培训,除1人外,其余全因参加技能大赛取得佳绩而陆续转正……”

“我们数控加工中心的工作,跟你们搞铸造一样,都是拿刀雕刻钢铁,需要极高精度。就像烹饪同样使用油盐酱醋,但不同人做出的菜,味道却不一样,搞好技术传承大有学问……”

近日,在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李凯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几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大国工匠”,热烈地交流研讨、共享经验,以更好地传承技艺、弘扬工匠精神。

一汽集团的李凯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徐立平、中航工业沈飞集团的方文墨、哈尔滨汽轮机厂的董礼涛、哈电集团的裴永斌……他们的名字在业内如雷贯耳,而这种“海陆空”跨界交流,让他们感觉值得彼此学习的地方还有不少。

“非常受益,通过取长补短,我们能更好地发挥劳模工作室的作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要培训课件,由衷发出互访邀请。看到此情此景,吉林省总工会挂职副主席孙捷露出笑容——这次研讨,是省总工会和省工信厅联合主办的“匠心筑梦·技艺成才”弘扬工匠精神主题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研讨会上,吉林省工信工会与黑龙江省国防工会签订了《关于开展大国工匠交流活动和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的协议》,4名外省工匠与4名吉林工匠、劳模现场签订了技术交流协议。

“我的工作是为歼15舰载机加工高精度零件,为提高技艺,我业余时间在家里的阳台上练功,创造的‘0.003毫米加工公差’被称为‘文墨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25……”

“刚成为技师那年,我去北京参观人民大会堂,伫立门外,我立志要作为全国劳模走进这里。如今,我已多次受邀走进人民大大会堂……”

几位大国工匠来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上千名师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的精彩讲述,时不时引发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让职校的青年学子们备受鼓舞。该院4名“长春工匠”也抓住宝贵时机,与这些赫赫有名的“大国工匠”签订了技术交流协议。

“精湛的技艺+灵活的头脑+无私奉献精神=高技能人才。在我看来,无私奉献精神是核心,‘大国工匠’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能够帮助更多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几位“大国工匠”都很高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