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一

陪客户一起跑步,既锻炼了身体,又赚笔额外收入

“陪跑”也成新职业

本报记者 黄榆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05日 06版)

4年前,雷晓玮从大连来到昆明工作。人生地不熟的他每天的业余活动便是跑步,“跑着跑着,就认识了一大批‘圈里人’”。

跟雷晓玮搭伴的“跑友”告诉他,最近有一种叫陪跑师的工作,不仅自己能锻炼身体,还能赚点额外收入。听着感觉不错,雷晓玮随手上网抛了条信息。就这样,身为网络工程师的雷晓玮,晚上又成了一名“陪跑员”。

打开社交朋友圈,经常看到有人跑步并在跑步软件上“打卡”晒成绩。不知不觉间,跑步成为一种新时尚,也催生了一个陪跑师的新职业。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热爱跑步的人当起陪跑师,陪同雇主一起跑步,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赚笔额外收入。在昆明,陪跑师每小时收费15元~60元不等。

男客户求专业 女客户要安全

记者是在一款跑步APP上查询昆明陪跑服务时,找到了雷晓玮,网上显示价格为每小时15元,这个价位在跑步软件上的陪跑价格中等偏低。同时,网上会显示陪跑师的个人照片,看得出来,雷晓玮是一位身材健硕的小伙子。

根据网上预留的电话,记者联系上了雷晓玮。

目前,雷晓玮的固定陪跑对象有6人左右,包括年轻女白领、大学生和中年男职员,陪跑对象中,“男性顾客会要求做一些拉伸和负重训练,追求专业培训;而女性顾客一般是想找一个安全陪跑的人。”雷晓玮介绍,顾客诉求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刚入门寻求健康或减肥瘦身;二是曾经跑步受过伤想寻找正确方法;三是想参加马拉松或提升成绩;四是想提高体能参加徒步、越野等户外活动,同时拓展社交圈。

陪跑人的收费标准差不太多,至于付款方式,雷晓玮说,“大家都选择手机移动支付,跑步时准备零钱麻烦。我一个月陪跑收入600元左右,也就是赚点零花钱。当初干这个也没把它当成赚钱的营生。能找到爱好相同的朋友,搭伴儿跑跑步,也是件挺开心的事。”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从事陪跑师需要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包括是否跑过马拉松,参赛的年数、成绩和训练经验如何,是否掌握跑步最新资讯等,然而最直观的就是身形,尚没有具体可量化的评判标准或上岗资格证等。

陪跑师不好做

通过某跑步论坛,记者找到一位有陪跑经历的艾先生。

他是一位健身教练,有相对固定的陪跑地域,价格为每小时30元。记者以初跑者的身份联系了这位艾先生,确定了陪跑时间和地点。

当记者如约来到运动场时,艾先生已经到了,他先向记者出示了身份证和昆明某健身馆的教练证,告诉记者,如果不放心,可以拍照或发给朋友留底,“这样做是为了让被陪跑人安心,特别是女性或是要在户外跑步时很有必要”。

大致了解了记者的跑步经历和跑步目的后,艾先生说,“了解被陪跑人员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跑步计划,这其实也是我们在健身房工作的经验,同时也是对被陪跑人员的安全负责。过大运动量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

艾先生告诉记者,许多人对跑步了解不多,以为就是简单的运动,其实跑步有很多讲究,包括跑前的热身和跑后的拉伸,跑步时呼吸的调整都要注意,“还有你的目的是通过跑步锻炼身体还是要通过跑步瘦身或是参加比赛。目的不同,训练方法也不同”。

说到收费,艾先生表示陪跑师不好做,“因为我是健身教练,客户一般都比较相信我的专业性,陪跑每小时收费30元已经算贵的了,可这和我在健身房当教练每小时100多元相比,实在太少。我做陪跑师差不多两个月了,总收入大概在1500元左右。”

盼陪跑更盼有监管

“之所以说这个行当新,是因为相比传统健身房的私教训练,户外陪跑是一种较小众的体育消费,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热爱跑步的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群快速增长,造就了陪跑师的火爆。”艾先生说,“如今报个名都挤破头,谁要是中签了马拉松,还要抢先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

据中国马拉松官网数据显示:2017年A类认证赛事102场,B类认证赛事12场,2016年注册赛事328场,共办赛事122场,参赛逾279万人次。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余名30岁左右的市民,近半市民表示,可以接受陪跑服务,并愿意花钱雇陪跑师,但也有市民表示担忧并提出质疑。

“健身、舞蹈教练要持证上岗,APP上注册的陪跑师,连对方身份都不清楚,也不知道是否专业,真一起锻炼可能会存在一定风险。”市民董先生表示。

26岁的余女士曾在网上预约陪跑师,然而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她需要一个专业的陪跑师传授跑步训练技巧,但有的陪跑师只会陪人聊天,“说起锻炼技巧,大多是门外汉”。

“陪跑师入行门槛低,作为服务行业来看,需要有一定的监管标准。”在昆明市某研究所工作的肖小姐就陪跑表示质疑,“陪跑一旦出现纠纷,如何界定责任,谁又能负责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