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9月24日 星期日

首都核心区全部2435条背街小巷都配置了街巷长,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街巷环境——

【百姓故事】街巷长:走在精细化管理的路上

本报记者 张千 吴丽蓉
《工人日报》(2017年09月24日 02版)

全长554.6米的双旗杆西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这条路虽短,却分布着一所小学、一家幼儿园、一个有着1600余户居民的住宅小区、一个北京市最大的邮币卡交易市场、一栋大型商业写字楼,以及约一百家大大小小的沿街商户。远离主干道背街而建,人员众多、路况复杂、矛盾不断,一直以来,双旗杆西路存在着不少问题。

2017年4月,为了让首都市容“表里如一”,北京市东、西城区同时出台《街巷胡同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首都核心区全部2435条背街小巷都配置了街巷长,预备用三年时间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街巷环境,推进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杨军剑,就是双旗杆西路的街巷长。作为北京城市治理的基层工作人员,如今,五个多月过去了,他逐渐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方法。

微信群协调各方

追踪街巷动态

街巷长负责组织开展街巷每日巡查,整治辖区环境。上任之后,杨军剑时常到双旗杆西路巡视,随手揭下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摆齐街边的共享单车、劝导乱摆摊位的沿街商户。

在兼任街巷长之前,杨军剑是德胜街道城管科副科长。因为本职工作也相当忙碌,他无法时时都在街巷工作现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街巷管理,他特意建了一个名为“双旗杆西路(工作动态)”的微信群。

这个16人的工作群里,有来自西城区城管队、工商所、食药所、安全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有住宅小区的保安部部长、保洁队队长,有邮币卡市场、写字楼的负责人,还有各家共享单车公司的运维人员、街道的保洁员等等。

“发现问题,上传问题,处理问题。”杨军剑在群公告里开宗明义。平时,街巷里出现各种情况,大家都会第一时间上传文字和图片到群里,谁主管、谁处理,并不断将工作动态发回到群里,直到问题圆满解决。这样,即使杨军剑无法一直待在现场,也能在微信群里协调各方配合,时时跟踪问题处理的全过程。

9月19日下午4点24分,在路上巡查的街道保洁员于元革在群里紧急@群主杨军剑:“阳光丽景小区3号楼西头消防通道门口发现井盖问题。危险!危险!”并传回他在现场拍摄的照片,原来是街面上一个污水井盖损坏,路面缺少遮挡,过路行人及车辆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危险。

杨军剑收到消息后,马上通过微信和电话指导于元革做应急处理,他否定了于元革倾倒渣土来填平路面的提议,认为应马上找挡板覆盖井口,并在水井周围拉起一圈黄色警戒线。

4点58分,于元革将按照杨军剑要求处理好的现场照片发回群里。这时,杨军剑已经联系好了井盖维修的相关部门,并告诉一直守在井盖旁边的于元革可以安心离开。不到半小时,这个突发问题就得到了处理。

其实,早在街巷长制度提出前的2016年12月,杨军剑一直负责的福丽特街就成立了自管委员会。委员会由街区内的企业、居委会、物业及居民代表等组成,自治自管、共驻共建。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尽早汇报、随时沟通、各司其职。如今,这种工作方式在双旗杆西路的微信群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

促进社区共治

在双旗杆西路的整治管理工作中,街巷长杨军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德胜街道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绿色啄木鸟”合作,先后招募、培训志愿服务人员80人,为街巷长加装了“左膀右臂”。

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都有3名志愿者在双旗杆西路上来回巡逻。周一到周五,是退休之后仍然干劲十足的社区居民,周六周日则是北京各大高校来社会实践的大学生。

为了加强志愿者管理,充分发挥服务队作用,杨军剑让每天值班的志愿者拍一张当日3人的工作合影。他的手机里,还留着每天志愿者队长发给他的签到信息:“今天是7月5日周三,王小林、陈桂芳、张佳上岗。”

几个月来,双旗杆西路的居民经常能看到3名“绿马甲”穿梭在街区的各个角落。虽然每天的面孔不尽相同,但都同样热心。一旦发现乱停乱放、停车卸牌、乱扔垃圾、沿街晾挂等问题,志愿者们就马上上前,通过劝导等方式开展工作。

大部分群众都愿意配合志愿者工作,但也有人不买账。双旗杆西路志愿服务负责人白春梅回忆道:“一些接送孩子的车主情绪比较激动,严重时还会张口骂人。”由于不是执法人员,志愿者都会在耐心规劝无果后,联系街道的相关执法部门对他们进行贴条、拖车等处罚。

很多志愿者是附近的居民。住在双旗杆东里14号楼的李庆祥(化名)已经年过五旬,退休后他成了双旗杆西路的一位志愿者,邻里街坊经常能看到他身穿绿马甲在路上执勤的身影。志愿者和街道居民的双重身份,让他多了一份责任感和自豪感。

“当了街巷长之后,我也经常教育我儿子,顺手捡垃圾一点儿不丢人!”杨军剑说。以前居民们看到问题不愿管、懒得管,现在参与其中,不仅自己不制造问题,还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并且带动家人、邻居共同维护街巷环境秩序。

多管齐下

攻克重点难题

乱停车是杨军剑要解决的头号难题。

双旗杆西路有一个丁字路口,坐落着育翔小学和几十家沿街底商。每天下午3点半到4点,学生家长、沿街商户、过路居民都堵在并不宽敞的路面上,四车道变两车道,还挤占盲道和消防通道,人流、车流交织在一起,场面时常混乱不堪。

上任之后,杨军剑和街道办联合交通部门在全路段设置了隔离护栏,花费40余万元安装了两个监控探头,对违章停车坚决扣分罚款。还协调园林市政部门,沿街安装80余个石质阻车桩和4个升降阻车桩,让机动车离开人行道和消防通道。

“绿色啄木鸟”志愿团队培训了一支学生家长志愿者服务队,每到上下学高峰时段,他们就出现在学校周边进行劝导服务,维护路面安全秩序。

乱停车的根源之一是停车难,经杨军剑等人从中协调,辖区内的北广集团在其空地上新增358个车位,开放给周边居民和沿街底商,实行最低停车收费标准,大大缓解了双旗杆西路停车难的问题。

疏堵结合、多管齐下的治理方法起了作用——非机动车道干净通畅,沿街汽车整齐地排列在白色框线内,育翔小学附近的居民刘女士说:“最近学校放学,街上没有以前那么堵了。”

除了乱停车,令杨军剑头疼的还有占道经营。房屋中介的售房广告牌、美容院的毛巾晾晒、水果超市的店外经营,严重影响道路通畅和市容市貌。经过耐心、反复的工作,沿街商贩也开始自觉配合街巷长和志愿者,主动落实“门前三包”,维护好自己店外的整洁卫生和道路通畅。

现在,杨军剑和他的双旗杆西路成为北京实行街巷长制的一个优秀典型。认识他的居民,会直接找他反映问题,“比打12345热线更快捷”。今年6月和8月,北京市房山区市政市容委和海淀区的部分街道,先后过来找他“取经”。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中国从旧式城市化转向新型城市化的代名词,它将城市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运用法律、行政、社会自治等手段,让城市更加精致和可持续。街巷长制,将职责明确到人,由街巷长带头负责,各方协同作战,多管齐下破解街巷难题,让居民参与治理,从目前来看,是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中行之有效的一项创新举措。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