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老企业化解过剩产能 创新驱动集聚高端人才
青岛李沧“一减一加”助产业升级
传统老工业区变身院士创新区
本报讯 (记者杨明清 通讯员许梦婷)山东青岛国际院士港近日传来捷报——首个入驻院士团队的激光系列技术研发成果打开了“市场之门”。该项目由周寿桓院士团队注册的青岛海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作为成果转化载体,今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以上。而已入驻的20名国内外知名院士,正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培育高端产业。从传统的老工业区,到院士集聚的“创新区”,青岛市李沧区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用活“一减一加”(“一减”即搬迁老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一加”即加速创新驱动,集聚高端人才),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久动能。
“李沧作为青岛城区北部的老工业区,原有的工业产业体系中,70%以上为传统机械、化工行业,业态混杂、发展粗放,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低创新、低附加值,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李沧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与过剩产能,青岛市2008年启动了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李沧区被列入搬迁改造名单的企业共有55家,占全市搬迁总量的50%。作为区内支柱企业的青钢、青汽、青石化、碱业四大工业集团相继外迁,几乎“搬走”了全区近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税收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如何填补企业搬迁带来的经济缺口?如何避免城市产业空心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李沧区区委书记王希静表示,要把“优二进三”与“退二进三”结合起来,“腾笼换鸟”,依托制造业发展累积的优势,寻找新产业发展的空间,特别是要注重创新驱动。
“创新引领的关键,离不开人才和科技两大支撑。我们通过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可以实现创新的集聚效应。”王希静说。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李沧区生产总值增速跃升为全市第二。2016年,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 AWS在全球的首个联合创新中心落户李沧;百度在山东的首个创新中心,设在李沧;与中邮集团联合打造的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与中电科集团和中国移动联合打造的5G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布局……李沧在青岛市创新产业中的地位,正由“跟跑”变为“并跑”,局部领域“领跑”。
此外,该区以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双创中心为载体,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全面确立以网络信息、新金融、设计研发、影视文化为主导,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支撑的“4+N”产业体系,筑起产业转型的“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