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3月04日 星期六

政协开幕首日,代表委员呼吁— —

【今日关注】工匠精神要“开花”,工匠待遇先“生根”

《工人日报》(2017年03月04日 02版)

本报北京3月3日电(记者张锐 陈晓燕)“如果年轻人都不愿意当工人,‘大国工匠’何从培养?工匠精神又何谈遍地开花?”看到朋友的孩子因为高考失利不得已进入一所技术院校而百般不甘,全国政协委员、武钢科技创新部副部长袁伟霞发出感叹。不止是袁伟霞委员这样感叹,记者连日来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问题:技术工人待遇偏低,制约了大国工匠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当技工,凭自己一技之长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一样也能成长成才,为什么大家要把当技工当成一种loser(失败者)的无奈选择?”身为一名企业科技人员,袁伟霞委员对此无奈又痛心。

“这是因为目前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在全国政协委员、全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看来,应当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个人层面的敬业精神,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职业的认同感。同时,李守镇委员也坦言,职业尊严、社会认同与收入息息相关。

据了解,美英日澳等国家掌握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收入大都远超白领。澳大利亚蓝领工人的平均周薪是1229澳元,而白领平均周薪是1085澳元。日本东京部分公交车司机的年收入高达1000万日元,是白领年均收入的两倍多。

“工人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没有得到合理体现。过去八级工的工资比厂长还高,现在高级技师的收入连车间主任都比不上,谁还愿意当工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振超看来,重学历、轻技能的一个直接原因正是很多技术工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影响了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认可,也影响了更多人提升自我技能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也深有同感,“现在当上高级技师,就是工人通道的最顶端了,横向比较应该和高级工程师地位差不多,但往往待遇上却差很多。”他认为,应当畅通工人的发展通道,同时健全薪酬体系,让高级技师与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的待遇。

李守镇委员建议,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让他们得到与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激励,使他们有充分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这一建议也得到了众多代表委员的认可。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培育工匠精神需要社会提供肥沃的土壤,工匠精神“开花”,还需工匠待遇先“生根”。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