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2月06日 星期一

【寻找最美一线职工】刘少辉:从“矿二代”到技术状元

人物检索:刘少辉,开滦林南仓矿业公司机电科运一车间矿工。先后获得唐山市劳动模范、煤炭系统技能大师、感动中国的矿工等荣誉称号。

本报通讯员 白文刚 本报记者 李昱霖
《工人日报》(2017年02月06日 02版)

他,是一名普通煤矿工人,却在3年内完成创新项目48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1项。

他,是一名技校毕业生,学历不高却成长为开滦集团技术状元,连续两次被评为集团公司首席技师,两次获得河北省“能工巧匠”称号。

他,就是刘少辉,一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矿工。

刘少辉是名“矿二代”,1992年9月从开滦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林南仓矿机电科绞电维修班。

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件小事对刘少辉触动很大。“当时主井下井口突然发生电气故障,我鼓捣了1个小时都没有找到症结,师傅赶到后只用5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这让刘少辉感到惭愧。

从那以后,刘少辉将更多精力放在钻研绞电维修技术上。工作中,他坚持记检修笔记,把设备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操作程序以及相关原理分析等,都详细记录下来。迄今为止,刘少辉已经写下了20多万字的笔记。

很快,刘少辉练就了快速排查绞车电气故障的绝活儿,对所管理的绞车电控设备,他了如指掌。设备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能找到症结。

作为岗位带头人,刘少辉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向制约矿井发展的“瓶颈”挑战,把日常简单的小改小革,不断向自动化、信息化创新改造升级推进。

林南仓矿是1985年建成投产的大型矿井,随着综采综掘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主井提升系统提升能力不足成为制约矿井发展的“瓶颈”。为解决此问题,2009年,刘少辉与创新工作室成员谋划技改方案,开展立项攻关。经过半年多的研究试验,完成主井电控自动化控制设备改造,使林南仓矿成为开滦集团第一个实现自动化提升的矿井,提升效率提高34%。号称煤矿咽喉要道的矿山提升系统,成了最为畅通的部位。该项目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十佳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2014年,刘少辉发挥创新工作室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带领成员完成了矿井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该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初步实现生产系统控制集中化、重要部位可视化、井下人员定位化、井下通讯移动化、运输调度智能化、大型运转设备调速化。该系统从2014年6月起运行至今,减少操作人员15人,全面提升了矿井“两化”融合的水平。

据统计,2013年以来,刘少辉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48项,“一种煤矿提升机滚筒闸盘温度监测与报警装置”等7项创新成果获专利授权,其中4项成果填补国内煤矿矿井提升保护系统的空白。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