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e时代
本报法人微博 网友留言摘编
(11月25日~12月1日)
《工人日报》(2016年12月04日 02版)
【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屡禁不止 用什么唤回“爱的教育”?】今年以来,各地接连曝出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专家认为这和教师个人师德缺失、教师心理缺乏疏导等因素有关;青岛某小学教师觉得无奈:“不排除有一些行为太过激,但是管学生越来越难,没有一些惩戒手段肯定不行。”你咋看?
(11月25日《工人日报》报道)
@闐閛:重点不是师德问题,老师出发点都是好的,我们读书时都是棍棒底下混出来的,现在的学生就像是个宝,碰不得摸不得,所以很难管,必要的体罚有的。
@活力的试试啊:我是一个小学教师,以前听说过初中生和老师对打的事情,觉得初中生难管,叛逆性大。现在一年级的孩子就敢和老师对打呢。怎么管啊?很纠结呢!不过,还是得从心理教育做起,就算是责罚之后,谈话沟通教育措施也得跟上。
【浙江省3年机器人替代200万工人】25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凌云表示,经过政府3年多时间的鼓励和推进,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机器人代替传统的产业工人数量约200万人,且这一数字将继续扩大。调查显示,7成以上企业将“用工成本高”作为“机器换人”首要原因。
(11月27日《工人日报》报道)
@登峰俯白云:短期内会引发一些矛盾,从长期看是发展趋势。欧洲机器代替人力做动力以后,也引发过失业风潮,但是随之而产生的大规模机器制造业不但弥补了失业,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劳动力的层次。机器人全面代替人工以后,肯定会有大规模的服务于机器人的产业,失业问题一定会平衡的。
(窦菲涛摘自工人日报新浪微博)
欢迎读者到新浪、腾讯、人民网平台与工人日报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