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

为满足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租赁需求,住建部将研究制定现有住房改造后按间出租的条件——

【新闻广角】合租客遇上“改造房”:福利来了?

本报记者 兰德华
《工人日报》(2016年05月15日 01版)

北京市朝阳区一栋居民楼的入口处,依然张贴着群租房举报提示。 本报记者 赵昂 摄

“下个月要搬到通州去了,房租又涨了。”今年27岁的顾凡刚,是北京CBD商圈朝九晚五上班的白领,这是他在北京5年之中的第三次搬家。

现在的这间房,是他2014年和同事租下的,是朝阳区东四环附近的两居室,他住的次卧月租金2600元。最近房东说房租要涨价,问他是否续约,这让月工资6000多元的他,不得不考虑再次“外迁”,以减少租房的成本。

5月6日,为满足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租赁需求,住建部表示将研究制定现有住房改造后按间出租的条件以及人均居住面积的标准,单间最多居住人数等办法,确保房屋住用安全。

新政策的研究制定,将对房屋租赁市场和年轻人的租房成本产生何种影响?

年轻人只租得起合租房

据易居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7.2,其中北京房价收入比为14.5,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为全国购房难度最高的城市。高房价早已打消了很多青年人的购房念头。

“像我这样的非京籍青年,早就不敢奢望在京买房。”来自河北邯郸的郭伟,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私企做人力资源工作。而租房成本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

由于一线城市房租随房价一起水涨船高,年轻人的工资收入无法租下整套房屋,加之尚未结婚,年轻人的居住需求往往只是“一张床”、“一间卧室”而非“一套房”,使得合租需求大增。

“刚毕业那会儿,月工资才3500元,为了省钱,我租住在北师大附近的群租房。”郭伟回忆,15平方米的房间内,有上下铺的4个床位,每个床位800元,租住者多为考研者和刚毕业学生。“即便如此,刚毕业的几个月,还是要靠家里‘赞助’才能维持到下个月发工资。”

2014年,郭伟的工资涨到了6000元,打算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在北三环外的牡丹园租了一套三居室中的次卧,租金2700元。“除去租房,每月也就剩下3000元左右,再加上吃饭等开销,虽不再靠父母接济,但基本也存不下什么钱。”

为了防止钱不够花,郭伟办了好几家银行的信用卡。他曾经看过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爱情公寓》,剧中人物为了支付房租,不得不办了很多张信用卡,一张套一张。郭伟总觉得,这就是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外地年轻人的共同缩影。

有业内人士表示,合租房的出现,也与户型设计存在关联。“从1998年房改之后,新建的商品房多为改善性住房,满足城镇居民从小房子换大房子的需求,都是几室几厅的。市场上一居室的小户型房屋很少,出租房源自然更少。”

要么住得更远,甚至远到河北省燕郊,要么在市区合租,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很难找到第三个选项。

“N+1”不等于“群租房”

早在2011年,刚成立不久的房屋租赁商自如,就盯上了一线城市的合租市场。自如公关经理郭松涛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他们针对一线城市日益突出的租房矛盾,在考察发达国家后,率先实施了出租房优化改造的“N+1”模式。

根据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的解释,“N+1”即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客厅改造成一间房,单独出租使用。毕竟,对于年轻租房者而言,客厅并无实用价值。

“业主不同意改变房屋格局是项目的阻力来源,但租客需求是相当旺盛的,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郭松涛说。

在北京市朝阳区出租着一套房的薛女士坦言,“我不希望自己的房子被合租,因为过些年还要收回来给儿子结婚用,合租客很多不注意卫生。再说,打了隔断,房子就搞乱了,邻里关系也没法处。”但是,薛女士也发现,自己三室一厅的房子,挂牌很久都没有人出面整租。“8000元一个月,谁整租得起?”接手她房源的中介无奈表示。

业主的抵触心理,往往来源于对群租房的担忧。个别二房东租下整套房屋后,再将房屋打隔断出租,私搭电线情况严重,租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押金也频频被扣,而业主想要从二房东手中拿到自己应有的房租收益,也并非易事。

2013年,北京市对群租首次给出明确标准界定。应当以原规划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而后,该市进行过群租房整治行动,在朝阳区双井一带的多个小区,进入住宅楼大门后,都能看到巨大的群租房提醒牌,标明投诉举报电话。

政策落地还需细则配套

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确定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尽管也有‘逃离北上广’现象,但由于生活水平的差异,来自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选择不回去了,只能租房。”学者薛洪言分析,此前国家强调的都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而此次对租房市场的侧重,有着重要意义。

改造出租房屋,能够有效降低租房成本。

“以北京北三环为例,一套两居室月租金要5500元,主卧3000元,次卧2500元。优化改造后,变成3居室,主卧2000元,而优化改造房间则在1500元左右。至少节省每名租客500元~1000元。”郭松涛说。

有别于对群租房的整治,“N+1”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开。2014年,北京天通苑开始试点“N+1”隔断模式,即在不影响采光、消防等要素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客厅进行改造,将客厅改造成一间独立的卧室。2015年1月,上海市政府率先允许租房改造的“N+1”模式。

但由于具体的改造细则并未出台,很多优化改造项目的合法性,尚处于尴尬局面。郭松涛建议,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改建细则,以便为房屋租赁中介未来的相关项目“正名”。

5月11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通知,面向新就业无房职工开展公租房配租试点。此次试点的三个项目共490套房源,在收入上不做限制,外地户籍职工也可以申请,但须有在京购房资格。这一试点意味着,公租房也将成为外地年轻人的租房可选项。也就是说,政府正在从房源供给方面入手,解决租房难、租房贵的问题。

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也表示,为满足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租赁需求,政府将推出包括新建中小户型为主的租赁住房。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