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

福建泰宁“五·八”泥石流灾害中,救助者来自四面八方,大家抱着同一个想法

“营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本报记者 吴铎思
《工人日报》(2016年05月15日 01版)

5月14日,泰宁“5·8”泥石流灾害发生第七天,各界在事发地点附近为遇难者举办悼念仪式。现场工程车鸣笛一分钟,中国电建集团领导、三明市、泰宁县领导、遇难者户籍所在地政府代表、从北京、浙江等地赶来的工友和参加救援的驻闽武警部队官兵等130多人为遇难者默哀并敬献鲜花。

5月7日至8日,福建省泰宁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191.6毫米。8日凌晨5时左右,突发10万立方米以上大型自然灾害泥石流,泥石流冲毁了池潭水电厂扩建工程施工单位生活营地,同时冲毁了池潭水电厂厂区办公大楼。因时值凌晨,大部分工友在熟睡,造成30多人遇难。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各方紧急驰援,从四面八方奔赴事故地点展开生命大营救,风雨中一股发自内心的力量让人感动不已。

“流着眼泪,边哭边找”

“之前有阵沙沙的响声,以为是下雨,可也就3秒左右,伴随着一声巨响,我已经被压在下面了。”在泰宁县医院,伤者张福银告诉记者,他摸黑一探手,突然出现的大石块湿冷而坚硬,铁皮房已经压仄变形,泥浆没过了膝盖。因为铁制楼梯和一块门板大的巨石架出了一个黄金三角区,张福银仅受了皮外伤。

“我朝着有天光的地方使劲爬,有光一定通。”张福银说,附近村民闻讯而来,带来油锯开展第一轮自救。和张福银同屋的杨延彪受伤较重,事发时被楼梯压住,闻讯赶来的村民带上切割机到现场进行救援,经过3个多小时才把他们从泥堆里挖出来。

在灾害现场,最早从废墟中逃生的工人们也开始自救。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铲车手李大江是14名幸存者之一,他回忆说,当时听到有人喊救命,自己赶紧起来,门打不开,就从窗户跳出来。他从倒塌的房屋中救起了两位受伤的工友。此后的连续两晚,他继续“流着眼泪,边哭边找”,希望找到更多幸运者。

5月13日,记者从“5·8”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了解到,截至13日凌晨3时,经过技术比对和部分遇难者家属辨认,35具遇难者遗体身份已全部确认,最后一位失联人员仍在搜寻中。

“多给救援人员一点方便”

武警水电六支队四中队地震搜救分队,得知泰宁发生泥石流灾害,第一时间携带搜救装备赶赴现场,途中道路损毁导致车辆无法通行,他们果断弃车徒步前行,成为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救援部队。

现场雨下个不停,穿着雨衣活动不便,中队长王永刚脱掉雨衣一刻也不停息,“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即使声音沙哑,他的目光依然坚毅。

在灾害现场,奔忙的人群中还有许多是附近的村民。村民李妹告诉记者,从灾害发生当天起,乡里就有上百人自发来到救援现场,协助装卸物资,为救援人员煮饭。而泰宁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召集来的数十名志愿者,也纷纷来到收治伤员的泰宁县医院,陪护、抚慰和疏导伤员。因泰宁县景区关闭而闲暇下来的导游们,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

“前一次经过的时候道路才抢通,可不到10分钟,等我再次返回运人时,大面积的塌方就发生在车前的几十米处,若是时间早上一两分钟,我和车子就极有可能被压在塌方之下。”一名参与运送救援者的私家车主告诉记者,当天有不少私家车加入了运送的队伍中。

池潭村的20多位妇女也组成后援团,拿着自家的粉干、面条、碗筷,为现场救灾抢险的500人准备好擦脸的汗巾和饭食。

潭放心粮油店女主人江秀兰的侄媳妇,在泥石流事故中被埋。她神色悲戚,却坚持在开店,原本营业到晚上8点,现在通宵营业,不断有救援人员来买方便面、鸡蛋。“多给救援人员一点方便。”她说。

黄月英在村里的一家工厂当厨师。每到中午,她把工厂那边的饭菜做好,就立刻赶到村部的食堂打扫、做饭。她说,救援人员随时到,随时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一天要做多少顿没法统计。9日3时许,一批刚换下来休息的武警官兵来到村部,黄月英等人马上就端来了热腾腾的面条。

每个人都磨烂了许多副手套

5月9日,记者在泰宁县城看到,这里有不少喷有民间救援字样的车辆。据了解,参与救援的有厦门蓝天救援队、老兵志愿服务队等社会民间力量。

参与救援的蓝天救援队,有来自厦门、龙岩、三明、莆田的数支分队。31名队员奋战22个小时,协助清理出31位遇难者遗体。

蓝天救援队的一名老队员告诉记者,他们首批队员5月8日22时抵达现场后,即加入救援,跟随消防部队的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细搜深挖,当大型机械平整场地后,又用手将遇难者自废墟、泥潭中搬运出来。他们每个人都磨烂了许多副手套。

曙光救援队是此次救援中最先到达灾害现场的民间救援组织。“队员们通宵没合眼,就盼着能救出哪怕一个人……”一名队员告诉记者。

“那边就是。”厦门特勤二中队的中队长助理汤立敏抬起手指了一个方向,就又埋头整理器械,而那个方向就是他的家,距离集结点只有150米,但他只能偶尔抬起头看看那堵熟悉的外墙,甚至不敢打电话给父母。“知道他们没事就好,就不要让他们担心了。”

同样不敢跟家里讲的,还有特勤一中队的中士曹鸿,父母家住在县城,跟他报了平安,还问了他厦门的天气,但他却不敢说出来,其实他就在泰宁的核心区域救援。

记者了解到,此次泥石流灾害,共有1360余名官兵、180余辆救援和运输车、16台生命探测仪、9只搜救犬奔赴现场,担负起了土石清理、人员搜救、遗体搬运、封控警戒等最艰巨的任务。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