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165个劳模工作室显现效力
仅10个市级工作室就完成创新50多项,创效1.5亿元
本报讯 (记者毛浓曦)一家民营企业的小团队——西安创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陈俊创新工作室,通过技术“孵化”“催化”,成为“精、大、稀”数控机床二次设计开发等领域的“大拿”,每年在航天航空、大型客机等国家重点项目上,为客户节约维修经费1500万元。这是西安市总工会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显现作用的一个真实写照。
西安市的劳模工作室创建活动始于2008年。当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西安市总在陕鼓集团和西安车辆厂首先试点创建,经验成熟后,创建活动全面推开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创建中,西安市总确立了以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等级的劳模、创新能手、职业技能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有劳模或职工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有团队、有制度、有经费和场地、有创新成果“五有”为标准的创建目标;要求建立技术创新、典型选树、创新文化、岗位创新等“四大机制”,并致力于培育科技攻关型、质量效益型、技术改进型、管理服务型、培育技能型等5大特色工作室。
目前,陕鼓集团张戟创新工作室形成了以劳模张戟为骨干、众多创新小团队为支撑的集群式职工技术创新体系,破解了诸多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累计实现创新创效方案60余项,年均增长率达28%,实现企业降本增效1300多万元。而五环集团的汤小平创新工作室,不仅在技术创新上成绩斐然,而且培养出了16名技师、4名高级技师。
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5个、市级10个、企业级150个,其中,仅10个市级工作室就完成创新项目和创新成果50多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现经济效益1.5亿元。
“最近,我们已建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相关工作室管理办法,并从今年起,每两年评选一次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每次评选30个,由市政府命名;市总对评选出的工作室每个补贴1万元经费。以此推动创建活动的加速开展。”西安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蔡全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