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4月04日 星期一

郑州连续9年举行公益性树葬 推广依旧任重道远

民政人士表示,“墓葬”观念扭转需要过程,也需要政策支持

《工人日报》(2016年04月04日 01版)

本报讯(记者余嘉熙 冯国鑫 通讯员石磊)没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没有烟雾缭绕的纸香,这个清明节,郑州有94个家庭选择了“睹树思人”,与该市殡葬协会签订树葬协议——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根下,让生命以“绿色”的名义延续。

挖坑、培土、浇水……300多名在现场的亲属,将亲人的骨灰小心安放,然后植上一棵小树,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并给小树系上黄丝带以寄哀思。

今年是郑州市公益性树葬活动开展的第9个年头,共有805个家庭参与其中,1015具骨灰回归自然。

据介绍,郑州市民政局推行的免费树葬是与公墓陵园合作,公开向社会倡议征集后,与逝者家属签订协议。根据协议规定,除因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外,签字家庭保证所植树木5年内不移植或砍伐。

树葬的流程相对简单,在树葬区域,逝者家属将骨灰撒在土里,或者装进骨灰盒埋在土里,然后种上树即可。树葬区还设有专门的祭奠墙,逝者的姓名和基本信息均被刻在墙上以供祭奠,也最大化地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此前,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群众逐步接受节地生态、绿色环保的安葬理念,进而理解、支持和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但并没有作强制要求。

实际上,除了占地仅为传统墓葬三分之一的树葬外,像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用地不超过一平方米的,都被称为“绿色殡葬”或“生态葬”。

郑州市福寿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福寿园,树葬墓位价在一万多元到两万多元之间,此外包括380元的一次性绿化费,以及1600元的20年管理费。而花坛葬的费用更低,平均每个5000元左右。

“树葬的特点在于,保留骨灰,实行埋葬,不保留坟头,即把墓地变成了林地。”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国强表示,与动辄好几万元的高价墓相比,树葬等“绿色殡葬”既可以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又能减轻逝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尽管河南2015年生态葬的比例大约为10%~20%,且选择“绿色殡葬”的人数逐年递增,但推广起来依然任重道远。

“主要还是观念问题。”郑州市殡葬协会负责人介绍说,几千年的传统“厚葬”“墓葬”观念根深蒂固,扭转起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18个市地的经营性墓地和公益性墓地都在推广生态葬。在具体推广上,政府部门要求所有经营性公墓拿出5%到10%的土地,用于公益性殡葬。

河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主任赵志忠认为,生态葬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不仅需要加强宣传引导,还需要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并加大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