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5年11月01日 星期日

货品单一价格高 慈善功能在退化

【热点观察】京城慈善超市快开不下去了

《工人日报》(2015年11月01日 01版)

本报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朱林) 连续多日,《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被称作“将社会捐助与慈善事业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平台”的慈善超市,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围绕超市出现的问题也困扰着超市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北京市慈善超市从2011年开始试点,主要由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并负责管理,2013年一度达到227家。同年9月,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慈善超市创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今后北京爱心超市管理有限公司将作为慈善超市经营管理者,民政部门不再直接操办和管理,至2015年,纳入该公司统一经营的共有83家。

位于鼓楼西大街的慈善超市什刹海店,是该公司在西城区成立的第二家超市。超市门面不大,很容易错过,店铺风格类似于便利店,但货品少了很多。另一处离地铁新街口站不远的西直门店与什刹海店的整体风格基本类似,只是店面规模上稍大,但货品种类则更少了。

对于货品单一的问题,什刹海慈善超市工作人员认为,慈善超市毕竟和普通超市不一样,还要提供公益服务,比如接收捐赠、提供公共缝纫机和公益展柜等。

当被问到经营状况时,一位营业员表示,超市主要还是针对一些低保人员,主要面向持爱心卡的顾客,非持卡顾客相对较少。在记者与超市工作人员聊天的20分钟时间里,没有一名顾客进入。他还表示,居民觉得慈善超市贵,是因为慈善超市货品相对单一,以食用油为例,不同品牌有价差,但顾客会拿大超市便宜的和慈善超市贵的比。

慈善超市顾客较少,与居民不了解有关。“大家觉得慈善超市是卖给低保户的,其实不是。”一位慈善超市管理人员表示,“不被社会理解,人们会觉得开超市就是要赚钱,我们超市真的不以营利为目的。”

坐落于东冠英胡同的慈善超市未纳入北京爱心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管理,而是由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承包给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经营。与连锁经营的慈善超市相比,这里更像是一个杂货铺。同样是粮油米面,但室内装修较为陈旧,物品摆放也不像其它超市那样整齐。

“原来也曾加入过慈善协会,由他们统一配送物品,后来发现配送时间比较慢,货品不太全。”新街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李旸告诉记者,“街道对当地低保人群了解比较多,进货时更有针对性。”但李旸也坦言,由于超市是小规模经营,没法批量进货,货品价格相对大超市要高一些。

超市的慈善功能正在弱化也是一个问题。李旸透露,起初超市还接收捐赠的衣物等,但问题是捐赠的东西卖不出去。长时间积压,捐赠的衣物没法处置,就一点点都腾出去了。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