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高,被误当作“企业包车”
杭州定制公交启动近一年市民“难买账”
本报讯 (记者 邹倜然 实习生 姚晓岚)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州市为缓解交通拥堵,于去年11月底推出的“一人一座直达式”定制公交,在启动了一年后,线路和乘客人数都不多,还有一些市民则反映,有的定制公交车上坐满了同一企业的员工,普通市民无法上车。
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杭州公交公司新闻发言人郑旻告诉本报记者,“很多市民因为对字面理解上面的差异,导致了一些误区,认为工厂企业的员工的订购导致自己不能享受定制公交。这个概念其实是错误的。”
他告诉记者,“企业包车”和“定制公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企业包车”是企业为了员工上下班接送,订购包车服务。“定制公交”是市民私人定制线路,市民提出自己的出行需求,公交部门根据市民提出的出行需求和客流情况来设计商务班车的线路,然后在定制公交平台上招募乘客、预订座位、在线支付。根据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向来开行。
而市民所反映的线路中,本身就既有企业包车也有定制公交,完全不妨碍普通散客乘坐。“一辆车满了,如果同样还有这么大的需求,公交公司会再多发一辆车,这也就不存在工厂企业员工跟零星散客争定制公交的问题。”郑旻说。
而对于定制公交遇冷的原因,据郑旻介绍,主要原因还是定制公交价格高。 “杭城密度小,公交线网较完善。公交系统基本覆盖主城区,能解决大部分市民出行需求。就算需要换一辆车,就能到达目的地,乘坐常规公交车也要比定制公交便宜三倍左右,市民大多还是选择大公交出行。”
市民张先生就告诉记者:“当初听到这个觉得创意不错,不过对于自己而言还是有点贵,短距离还是公交或自行车好,时间好控制;长距离又太贵了,接乘客有点绕。”
郑旻告诉记者,公交总公司也正在想解决方案。比如,内部提升服务品质,在票价机制、线路设计等下功夫,推出一些新玩法,如积分制、买二送一等形式。外部则引导市民认知定制公交,挖掘经济增长点,贴补成本,寻求更多电子商务合作,让更多实惠反馈到市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