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4年09月12日 星期五

【工会改革创新进行时】协商新机制 谈薪新突破

——北京市餐饮行业部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纪实

本报通讯员 白莹 陈曦 余翠平 本报记者 郭强
《工人日报》(2014年09月12日 01版)

9月1日,对于北京市餐饮行业部分企业职工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北京市餐饮行业首次有了本行业的工资协商专项集体合同。当日,餐饮行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也同时签订。

“这次北京市餐饮行业工资协商集体合同的意义不同一般。一是加强产业工会工作找准了突破口,从而使产业工会工作更加尽职到位;二是工资协商专项集体合同内容有较大突破,呈现诸多亮点;三是依托产业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形成了合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实现突破。”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王玉英说。

历时半年协商文本修改6次

受访企业方代表和职工方代表普遍认为,这两项合同的内容符合实际,条款充实具体,可操作性强。

“在目前餐饮行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能让双方认可,得益于事前参与协商工作的各方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北京市服务工会主席王丽明说,“历时半年协商,6次修改合同文本,这两项合同来之不易啊!”

“我们在工作中深切感受到,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是深化产业工会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牛鼻子’。”王丽明说。

她介绍,2013年11月,北京市总与有关部门沟通,召开了北京市服务工会、市餐饮行业协会、市商务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北京市商业服务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会议,确定2014年在餐饮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并依托三方机制平台成立了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组,多方推动这项工作。

“这两年,餐饮企业日子不好过,此时开展工资协商工作很难!”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总工会服务站负责人于淑梅说。

据了解,2013年,受市场形势影响,北京市餐饮业收入总体下降,个别企业发展甚至陷入“冰点”,迫切需要加快转型。

今年夏天,于淑梅和同事到地区餐饮企业摸底职工工资状况。“经常‘碰钉子’,甭提多尴尬了!”于淑梅说,“很多餐饮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对于员工的工资水平不愿意多谈。”

“我们现在经营状况非常困难,您说我们该怎么办?”“利润总是上不来,怎么给职工涨工资啊?”“您先帮我们想想怎么增加客流吧!”一个个问题,扑面而来,让于淑梅瞬间也有点“晕”。

“有些企业确实有困难,所以我就先听他们诉完苦,发完牢骚,再向他们了解我想知道的情况。”于淑梅说。

合同文本的初稿,就是在于淑梅他们这些基层工会干部对近千家餐饮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

据介绍,从去年11月确定在餐饮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到今年9月1日签约,协商工作经历了确定协商主体、选定协商企业、举办培训班等繁复的环节。这期间,作为职工方代表的工会工作者们倾注了大量汗水和心血……

尽管做了充分调研,但是到企业方代表和职工方代表参加的正式协商会议时,还是会有很多条款让双方代表“交锋”。到合同文本最后形成时,已经6易其稿了。

有商有量 方能双赢

从全总有关部门到基层企业和职工,大家普遍认为,这两项合同内容上有较大突破,许多条款凸显新意、呈现亮点。

“协商各方能够从实际出发,有商有量,方能最终实现双赢。”北京市服务工会副主席王鸿斌说。

为了让职工代表与企业管理层坐到一张桌前,北京市服务工会采取不同形式做工作——对老板,讲和谐劳动关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反复宣传工资集体协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对职工,多次开展培训讲解,消除不敢谈、谈不好的顾虑和理解不够全面的局限。

据介绍,在确定全市餐饮行业最低工资标准时,有企业代表对每月2000元的标准不理解,认为比照全市最低工资标准(1560元)执行即可。为此,工会拿出前期对50家餐饮企业和部分美食街街区共1445家门店、60975名餐饮业员工开展的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并参考北京市2014年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幅度(比2013年增长11.4%)予以解释、说服,终使合同文本将北京市餐饮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定为2000元,较北京市今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28.2%。

而在约定企业职工工资涨幅时,职工代表提出的增长目标计划与企业方代表发生矛盾。工会又结合近几年餐饮行业市场形势变化的调查材料征得职工理解。最后,约定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减相应浮动,分别约定了盈利、效益持平、效益下降企业职工的工资涨幅额度。

在关于合同中明确企业提供的住宿应符合北京市有关出租房管理的相关规定(人均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时,有企业方代表表示“不用明确,我们企业已经高于这个标准了”。但是,当听了工会介绍的一些餐饮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居住环境又挤又脏又差的调查时,他们表示“对这一条款理解了,应该考虑全市餐饮行业的整体状况”。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签订的工资协商专项集体合同不仅在薪酬上让职工有了保障,还对激励员工素质提升进行了规定。“因为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餐饮行业常年处于用工荒状态,除了工资待遇之外,职业晋升空间狭窄也让年轻人感到无望。”王鸿斌说,“所以我们在文本中特别规定了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企业可参照相应标准给予相应的奖励;获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可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奖励标准。”同时,文本规定“依托北京市总工会助推计划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行业、企业职工‘读书、培训、练兵、竞赛、晋级’五位一体技能提升机制,为提高职工岗位技能和专业水平提供平台”。

“这种技能人才培养和提升的举措,我们企业很欢迎。”和合谷行政方代表、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总监李秀莲说,“我觉得,这样的集体协商不仅仅是让员工的钱包更鼓了,享受了企业发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他们提高技能,在企业内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北京成记京城海鲜行政经理杜彪是一线职工的代表,他说,通过这次协商实践,让自己明白了“工资协商不是一味谈‘涨’,还要从企业全局出发考虑问题。”

“看到企业方和职工方代表都能坐下来‘有商有量’,最终取得双方满意的结果,感到很欣慰。”王丽明说,“在这种氛围中,我们还结合餐饮行业女职工比较多的特点及需求,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同时开展女职工权益保护集体协商工作。”

探索新机制 实现新突破

“这两份专项合同将为已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开展二次协商工作提供基础框架与最低标准,劳资双方将根据这两份专项合同制定原则和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开展进一步协商,并签订本企业的集体合同,最低工资标准等内容不能低于本次签订的两份专项集体合同。”王鸿斌介绍说。

近年来,北京市各级工会在建筑、建材、商贸、百货、餐饮等43个行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取得了明显效果。尤其是在北京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会建立后,采取“集中协商、二次确认、分别通过、属地备案”的方法,被全总有关部门肯定为“探索出了一条市级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新途径”。此次在情况复杂的餐饮行业开展这样的工资集体协商,无疑是又一次突破。

“按照‘市级行业协商、企业确认遵守’的工作思路,目前只是‘集中协商’过程的完成。我们还将以此合同为基础框架,推动这些连锁企业和特色美食街区开展‘二次确认、分别通过、属地备案’的工作,确保协商结果落到实处。”王鸿斌说。

王鸿斌介绍,这次在餐饮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平台建立了多方配合的工作机制。北京市总工会加强与市商务委员会、市商业联合会、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和组织协调与配合,密切合作,通过联合发文、联合制定工作方案等方式,形成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合力。

目前,北京市首批签订餐饮行业“工资协商专项集体合同”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已经有22家餐饮连锁企业、12个特色美食街区的569个企业,涉及职工21701名。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