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数学课,同一班学生走向不同的教室听课
沈阳14所高中推行“走班教学”改革
有关方面表示,成效如何尚需检验,希望社会理解支持
本报讯 (记者刘旭)在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一堂数学课前,同一班级的学生们走向不同教室,听不同老师讲课,与其他班级水平相同的学生一起上课。这种被称为“走班教学”的改革,从今年9月开学起,在沈阳市第一中学等14所高中新生中实行。这种改革也引发了争议,欢迎者认为此举能实现因材施教并提升教学效率,心存疑虑者则担心这会让成绩不好的孩子更缺少机会。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师和教室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愿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选择喜欢的学科而上课的一种教学制度。目前,国内实行该教学制度的还有北京十一学校,浙师大附中等10余所高中。
校长们对“走班教学”改革很赞同。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的校长刘刚说,“分层教学有利于老师对相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沈阳十一中校长宋申利介绍,分层教学解决了能力强学生“吃不饱”,能力差学生“吃不消”的状况,各层面的学生都得到照顾。沈阳二十四中学校长李鹰表示,“走班教学”看重的是各层级学生成绩提升的幅度。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处长卢娜告诉记者,“走班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选择和水平相同的同学一起学习,不用再被班里的“尖子生”压得透不过气。分类教学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喜欢的学科,喜欢的学科选“A层级”,其他学科选“C层级”,掌握基础即可,把节省下来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学习中。
历史、政治成绩突出的沈阳学生边瑶选择了历史A班、政治A班。她告诉记者,“走班”后,自己的强势学科“拔尖”,一般学科则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成绩比以前提高了。同样来自沈阳,但成绩一般的高一新生郑爽在数学选班上很纠结。她知道A班老师讲得好,而且学习优秀的同学都选了A班。她希望去A班,可是数学成绩一般的她怕跟不上、压力大。如果去B班,她担心没有好的学习氛围,自己的成绩会下降。最后,她“降级”选了B班。
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和家长对“走班教学”忧虑忡忡。学生家长张女士担心,“这是变相地划分重点班和平行班,师资力量肯定向重点班倾斜。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聚在一起会不会更没有自信,彼此产生不良影响?”
“走班教学”要由学生自主选择,经常换教室、同座、老师,孩子要不断适应新环境,会不会影响学习情绪,这也是一些学生及家长的担心。
对此,卢娜也表示,“走班教学”是一种改革现行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成果如何,需要一段时间来检验。希望社会能够理解并支持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