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4年09月08日 星期一

“全城吃面”:有尊严的民间慈善样本

新华社记者 双瑞
《工人日报》(2014年09月08日 01版)

7日,就在中秋前,缔造“全城吃面”奇迹的李刚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曾经,郑州市民用吃一碗面的方式帮他筹集手术费;今天,李刚把眼角膜当做留给世界的最后礼物。在爱心屡被透支、慈善饱受质疑的当下,这个充满爱与尊严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去年年初,郑州一家刀削面馆的老板李刚发帖求助:自己身患癌症,希望大家能去吃碗面,这样妻子可以多赚一些钱。措辞朴实的帖子没有被湮没在海量网络信息中,反而迅速扩散,网友评价“这种坦率和真诚无法拒绝”。

一年多的时间里,郑州市民用一碗碗面表达对李刚的支持,帮助他渡过几次手术的难关。感动于社会爱心,李刚病重后捐出了获赠的轮椅,又主动提出捐献眼角膜。这种正能量的连环传递,是对慈善、信任和尊严最好的注解。

近年来,一些慈善机构缺乏监管、运作不透明的现象导致中国慈善事业公信力严重缺失,公众对公益慈善的热情下降。另一方面,现存的慈善救助模式多是“授人以鱼”,直接的财物捐赠往往热闹一时,受助者既难体会到平等和尊重,也难以真正摆脱困境。

“全城吃面”故事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源自民间,源自普通人之间自发的善意,而受助者也选择了最有尊严的方式。李刚不愿接受无偿捐赠,只希望人多来吃一碗面,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活下去需要的金钱。

自助者,人恒助之。郑州市民怀着敬意成全了他的原则,并始终牵挂着他的命运。在李刚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有数位爱心人士陪护左右。李刚则以眼角膜回馈社会,更感动网民发出无数怀念之声。

如何重拾对慈善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传播善意和正能量,“全城吃面”给某些慈善机构提供了一个有尊严的民间慈善样本。(新华社郑州9月7日电)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