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4年09月05日 星期五

“数字经”下活工会一盘棋

——贫困县镇巴“搞活基层工会”纪事

本报记者 毛浓曦
《工人日报》(2014年09月05日 01版)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互助保障参保率80%,连续4年荣获全省互助保障工作模范县;2013年新增会员3866名、保费72.9万元,居全省第二;今年上半年为83名出险职工理赔40.2万元……”当陕西省镇巴县总工会主席魏强向全省工会介绍经验时,可能没有人知道,就在几年前,镇巴县总一年发两个文,也没有一个单位参加互助保障工作。

一个国家级山区贫困县,是如何让工会“活”起来的呢?

贫困县工会形成的“数字经”

镇巴县位于大巴山西部,是个“地域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文化强县”。县总副主席邓向前至今还记得,他刚到工会,老主席带着他去收经费。跑了十几个单位,收了4800元,结果还款需要5000元,自垫200元后,居然连晚饭都吃不到嘴了。“那时每次下乡有个底线,至少要收回油钱,你说工作怎么搞?”

魏强是现任工会主席,之前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解决了县总机关财政供养、办公场地等问题,剩下的是“最难啃的骨头”——搞活基层工会。

“镇巴唯一的工业就是一座100万吨的小煤矿,山区纯农业县的县情决定了,必须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为主体、带动非公企业开展工会工作。”学习,调研,实践,完善——镇巴形成了一整套搞活基层工会的“数字经”:一述双评四促进、三个感悟三要点、“四用”工作理念、“四项机制”实现“三个转变”和“五大突破”、“五建一增”创建星级(三四五)职工之家、“六好六有六健全”等等。

每个数字,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对应着具体的工作、制度乃至人财物,是下活全县基层工会这盘棋的“棋谱”。

2012年,魏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组建工会。10月,县委发出《关于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镇、系统工会提出“六好”标准,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会提出“六有”标准,对企业工会提出“六健全”标准。

以县委名义提出建会要求,这在该县是第一次。由此推动,镇巴逐步建成了“四大机制”:规范建设机制解决怎么干的问题,经费保障机制解决有钱干的问题,目标考核机制解决“说了算”的问题,述职测评机制解决基层主席积极性的问题。去年底,县委决定为基层工会配备专职主席,“有人干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些都是制度性的东西,长远发展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再有三到五年,基层工会一定能达到崭新的高度——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魏强成竹在胸。

“有为有位”是工会工作的基础

“没钱干事”是基层工会的“首难”。魏强先和财政局进行沟通,再说服县长,第三步上县委常委会,魏强理由充分:“发展要靠职工,而工会工作就是给职工解决困难……”

2012年8月,县委常委会形成纪要,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次年,县财政按每个会员100元的标准,向全县235个基层工会补助100万元经费,并确定以后可随财力增加。

以此为契机,该县最终落实了按工资总额2%划拨工会经费和职工按0.5%缴纳会费。对此,邓向前很兴奋:“我们同时出台的经费管理办法,也坚决杜绝胡支乱开,严防工会经费账户变成单位的小金库。”

2013年11月7日,县总召开首次基层工会主席述职评议大会,四大班子领导参加打分,组织部长主持。泾洋镇、检察院等6位工会主席一一述职,职工代表提问、领导评价、县总点评,气氛民主、热烈。

参会领导深受感染,县委书记赵勇健说:“没想到工会干了这么多事,我给6个主席都打了优秀。”

县总基于之前的周密调研、准备,乘此机会向县委建议,为基层工会配备专职主席。11月20日,县委常委会决定,为全县21个镇、职工较多的县直系统单位按同级副职配备专职工会主席;对50人以上的系统单位按中层配备专职副主席、专职工会干部。全县由此将新增基层工会主席、干部70多人。

实现基层工会“五子登科”

为基层工会建设指明“路子”、解决“票子”、长出“腿子”、搭建“台子”、提高“位子”——在魏强眼里,“‘五子登科’解决了基层工会干什么事、有钱干事、有人干事、积极干事、干得成事,也让工会工作实现了五大历史性突破。”

“五子登科”让镇巴县工会真正“强”了起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赋予县总足够的资源和手段。近两年,关于全县工会工作的文件几乎全由县委直接发出,或由县总联合党政部门发出。今年,镇巴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基层的考核进行“瘦身”,但去年纳入县委、县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的工会工作,占比不降反升。县总班子成员中,主席是政协常委,两个副主席都是政协委员。

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遇到教育局副局长,邓向前说“有几个学校互助保障参加率不行”,该副局长答“回去宣传一下”,邓当面纠正“不是光宣传,是要落实。”

邓向前对记者说:“现在工会腰杆硬了,工作敢说话了。”

县总“强”,则基层工会“活”。到2013年底,全县共建立各类工会组织427个,全部实现“六有”、“双亮”。2013年,筹资30万元帮扶困难职工240名、援助困难家庭子女入学32人、为81名环卫工送清凉;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全部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一份规划、一次走访、一份保障、一次体检、一次献爱心、一次活动;全县236家企业实行了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互助保障取得重大突破,成为维护职工权益的有力手段……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