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劳模落户京城后,因其是“集体户口”妻儿随迁受阻
志愿者捐百万元为农民工购房
购买一处20平方米的二手房后,“集体户口”迁至“固定住所”,家人终获随迁资格
8月25日,农民工李高峰拿着为妻子、儿子随迁北京落户的申请回执单几近落泪。从开心到绝望又到重燃希望,4个月来,这位农民工劳模经历了人生四季。在志愿者服务队成员逾百万元的捐助下,他得以在京购房,终获得妻儿户口随迁北京的资格。
今年3月18日,北京市总工会和市人社局、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办理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在京落户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凡是在北京市被评为全国劳模、现在仍为农业户口且有落户意愿的外省市农民工,均可视做落户对象。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流管办管理员李高峰,是首批落户北京的农民工之一。与他一起落户的,还有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副经理朱良玉,以及北京市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一清分公司班长任晓云。他们三人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
4月23日,李高峰从北京市公安局相关部门办完所有手续后,拿到了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的集体户口。对此,《工人日报》曾于4月24日以《三位农民工获北京户口》为题,进行过相关报道。
“拿到户口后,我就开始打听如何为妻子、儿子迁移户口。”李高峰原本打算今年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回老家,解决孩子的学籍问题,为考大学做准备,“没想到,自己因劳模身份获得落户北京的机会,这一切也改变了我们家的命运。”
然而,李高峰咨询获悉,夫妻、子女投靠落户条件中要求在京有合法固定住所,结婚满10年,子女未满18岁等条件。6月23日,李高峰带着哭腔对《工人日报》记者说,“我们夫妻俩一个月工资都是2000多元,在北京买房肯定无望。我们夫妻吃苦,都是为了孩子有个好前程。我一个人留北京,他们娘俩回老家,我又怎能放心。”让李高峰放心不下的还有他照顾多年的孤寡老人们,“这些年每每想离京回家时,老人们就流泪,我的心也难过。”
当时,首批落户北京的农民工劳模任晓云、朱良玉二人也表示,希望一家团聚,尤其是孩子户口可以进京,免去借读的烦恼。任晓云说,“我们都是以集体户口形式落户的,家属随迁要符合北京市有关政策,迁进来要有接收地点。”任晓云的单位正在进行改革重组,“工作忙,领导又有调动,我也在焦急地等待机会向组织申请家属随迁。”
偌大的北京城始终有温情流动。李高峰志愿者服务队的几名队员听说了李高峰的难题,主动提出捐助资金,为他觅得一处小屋。“工会为农民工劳模落户北京,是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认可,但首都的随迁政策也要符合,不能让好人失去好机会,我们几人集资帮他买房。”不愿透露姓名的志愿者们说。他们与李高峰一起照顾过孤寡老人,为农民工讨过薪。
7月,李高峰获得志愿者朋友们百万余元的资助,在麦子店买了一处20平方米的二手房,将集体户口迁出,拥有了相关规定要求的“固定住所”,15岁的儿子终于可以不用担心没有完整学籍而无法考大学了,也能一家人永远生活在北京。
任晓云、朱良玉听说李高峰峰回路转的经历也为其开心。“相信组织上会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的。”任晓云说。北京市总工会劳模办副主任张文涛听说农民工劳模们的实际困难表示,“当时制定落户政策时,我们也与市公安局讨论过,先为农民工劳模落户,第二步在符合北京市政策条件下,将家属随迁。工会一定会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据悉,通过购房帮助农民工劳模家人落户,此做法已有先例。此前,天津市总工会就曾出面为农民工劳模购买20平方米住房,使其家人符合随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