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企业破解难题 创新帮扶不走过场
天津6200名干部助力2万家科技型企业
本报讯(记者姜明 通讯员姜书范)“两年前,企业有个在新三板上市的机会,科技局领导带着我们跑证券公司、中介、会计事务,帮着做上市所需的材料。”天津天友建筑设计公司副总裁王菲近日告诉记者。
据悉,在天津,机关干部帮扶科技型企业已实施3年多。2010年,天津提出建立区县处级以上干部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考核制度,要求处级以上干部两年内至少帮扶一家企业。全市16个区县和14个功能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积极行动,目前全市累计6200余名处级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帮助企业破解科技创新难、专业人才少、市场容量小、融资贷款难等各类实际问题。
截至8月底,该市已帮助近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发展。
人才的流失,尤其是技术人才的流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中新天津生态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金玉杰,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帮助企业招贤纳才,尤其是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先后帮助10多家企业填补空缺岗位300余个。
“干部做的事情应该是企业想做的事,不能瞎指挥。要帮助企业,但是不能让企业产生依赖。”谢文魁是滨海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瓶颈,他利用高新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多层次市场交易平台。目前,他已经累计为企业贷款融资达30亿元。
为确保帮扶不走过场,天津市针对帮扶工作出台了专门的考核办法。借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平台,建立了干部帮扶档案系统,形成完备的考核评价机制。2012年又将原有系统升级为干部帮扶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帮扶工作建档、评价、审核、备案的网络化、流程化管理。
“干部什么时间去的企业,为企业做了什么,企业反映如何,在系统中都有所体现。”津南区八里台镇镇长陈世忠坦言,考核让干部既有压力、也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