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共收到1469项成果,数量创历史新高——

一线工人成企业技术创新生力军

一线工人获奖率高达89%,成果技术实用性强,年创造经济总额可达23.8亿元,节约资金29.4亿元

《工人日报》(2013年12月20日 01版)

本报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郑莉)“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共申报成果1469项,较上届增加了近一倍,数量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一线职工愈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记者今天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经过8个多月的严格评选,最终有100项成果获奖,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335个。其中,97%的项目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33项位居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于2013年3月启动,广大职工通过专门管理平台进行了自行申报。据全总经济技术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呈现一线工人获奖比例进一步提升、获奖成果技术实用性显著增强、非公企业技术创新实力提升等特点。

在各地推荐入围的创新成果中,第一完成人为一线工人的有39项,获奖35项,获奖率高达89%。尤其在一二等奖中,超过一半成果来自一线工人;一、二、三等获奖项目中,超过七成由一线劳模领衔完成。同时,青年技术工人凭借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刻苦钻研精神,已迅速成长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此次获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46人为70、80后,最年轻的只有28岁。

值得关注的是,获奖项目中,绝大部分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80%以上的项目是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难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发明创新的,73%已在行业推广应用,其中15项可跨行业应用。

据测算,年创造经济效益可达23.8亿元、节约资金29.4亿元。

科技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我国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多数企业缺少核心技术。而解决了城镇就业80%的非公经济,创新投入少、能力不足等问题更为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评选出现的积极变化尤为可喜:入围参评的项目中,非公企业数量较上届增加9%,获奖率达92%;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总计10.8亿元,接近本届获奖项目创造经济效益总量的一半。

“要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必须拥有一支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技术工人队伍。”全总经济技术部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各级工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岗位成才、创新。截至2013年11月,仅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就达990多万项,50%以上得到实施。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