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政府“送文化”为群众“种文化”
浙江建成1300多个文化礼堂
《工人日报》(2013年12月13日 01版)
本报讯(记者李刚殷) 记者近日获悉,浙江省十件实事之一的文化礼堂已建成1300多个。建设文化礼堂曾被写进201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2013年浙江省十件实事”之一,明确2013年新建(修建)农村文化礼堂1000个。
据了解,浙江现有5400多万常住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近40%,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52元。农村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从2012年开始,浙江全面启动基层的文化礼堂建设。
记者了解到,浙江的文化礼堂建设,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二堂五廊”,即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
浙江各地纷纷利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文化礼堂建设。
3年前,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还遍地垃圾。废旧塑料拆解热火朝天,打磨、粉碎、清洗时产生的粉尘和污水,让村里的池塘发黑发臭。
文化礼堂建设展开后,新桥镇拆除2万多平方米、42户的废旧塑料棚户加工店,将所有废旧塑料企业搬迁出去。村民们也都自发行动起来。有村里的“活字典”翻出族谱,找到“敬宗、睦族、戒颂、纳赋、安业”十字族训,贴进村里的文化长廊;有人把古民居的石牌匾额送来,增添了历史韵味。挖村史、推良俗,各项专题讲座,礼堂文化办得风生水起。
如今,该区金大田村的文化礼堂,是一座古风古韵的明清古民居,一泓清泉绕堂而过,参天的古木耸立一旁。
据了解,节俭建礼堂,是浙江文化礼堂建设的一大特色。从目前已经建成的礼堂来看,大多是以原来的礼堂、书堂、祠堂等加以改建、扩建,只有一小部分是新建而成的。通过文化礼堂建设,变政府“送文化”为群众自任主角的“种文化”,这让当地群众感到,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