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

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大连西岗区“365工作体系”聚焦群众需求——

“做群众需要的事,做事让群众满意”

本报记者 陈俊宇
《工人日报》(2013年12月02日 03版)

“这一体系及时消除了管理盲点,缩短了诉求反应时间,从源头上化解了一些矛盾,帮助百姓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大连市西岗区打造的“365工作体系”,辽宁省委办公厅进行专题调研后如此评价。

不仅要“做群众需要的事”,更要“做事让群众满意”,这是西岗区“365工作体系”一直坚持的理念。为此,他们对一些以前的“禁区”进行了“破局”,尝试了“听证议事”等创新之举。同时,他们着力促进社会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由运动式向常态化转变、由突击式向规范化转变。

“在此过程中,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西岗区委书记吴继华说。

“做群众需要的事”

据介绍,“365市民大楼”设有听证议事厅,街道、社区也健全了这项功能。只要有5个居民集中提出一项听证需求,就可邀请相关部门来听证,充分倾听市民的民生诉求,搭建政府和市民沟通的平台。

同时,西岗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一套三级听证议事机制,即“365市民大楼”听证议事中心、辖区7个街道的居民听证议事中心、45个社区的居民议事会。

百姓身边的难事,就是居民议事会的议题。例如,有居民代表向议事员反映:胜利路高层挡土墙出现严重裂痕现象,居民通过此处时有危险。胜利社区立即召开居民议事会,邀请区城建局、街道城管科、房屋产权单位等,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经过三次居民议事会程序,最终相关部门投资对危墙进行了维修。

“做群众需要的事”,这一体系还做出了许多努力——

建立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365市民大楼”设立司法调解室、心理疏导室等,为市民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服务;设立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工作室,受理群众意见建议。

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体系,为外来人口开设了法律援助维权、婚姻家庭生育和健康驿站等服务项目,并通过分拨协调帮助外来人口解决市民待遇问题。

建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推进社会事务社会管、社会服务社会办。实行项目化运作,采取“党政部门交办、社会组织申办”两种机制。

……

为了践行“做群众需要的事”的理念,他们还力求“把问题发现在群众反映之前,把难处解决在群众闹心之前”。

“365工作体系”以网格化推进社会的精细化管理。他们在全区划分了120个一级网格,街道进一步划分了532个二级网格,配备了网格专管员队伍和社区民警兼职网管员队伍。网格员发现问题就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并形成事件和民情日志上报。

“过去是街道、部门等着群众来办事。现在,一、二级网格的专管员实时监控各网格区域内的情况变化,坚持每天主动巡视、主动走访、主动帮教,并把发现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予以上报和处理,努力在源头和萌芽状态解决问题。”“365市民大楼”服务中心主任牛玲玲介绍说。

“做事让群众满意”

“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这‘三化’为实现‘做事让群众满意’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区委书记吴继华介绍说。

为了实现精细化,西岗区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主动管理服务的良好态势;为了实现规范化,西岗区建立了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管理办法;为了实现常态化,西岗区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运行和监督机制。

此外,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365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与大连市民意网,大连市公安局、人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及自来水、供电、煤气、供暖等民生行业单位的沟通协调联席机制,形成了共同推进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的新格局。

针对市民诉求的共性问题,该体系还初步建立起由财政投入,社会投入、企业投入、慈善投入相补充的新型社会管理投入机制。将辖区百姓的各类需求,汇集成公益性社会项目册,向社会公开发布。共3大类76个子项目,内容主要分为社会救助类、帮扶计划类和工程建设类,力求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来解决。重大项目纳入区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中小型项目由社会力量进行申领。

可以预见,在持续完善的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中,“365工作体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更加有力的明天!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