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并快乐着
3万荆门石化人乐享“文化点餐” 宜兴供电建立18个职工俱乐部 港闸工会打造“10分钟文化圈”
本报讯(记者邹明强 通讯员孔峥臻)每到华灯初上,湖北荆门石化4个文化广场,就聚集起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兴趣爱好者,这个三线工厂的3万多职工家属因兴趣走到了一起,享受着工会“文化点餐”带来的欢乐。
近年来,荆门石化总厂依托职工文联、体协,针对不同的业余文体群体需求,将文体服务项目以菜单的形式分类列出,供全厂职工家属选择。在总厂工会文体志愿者的互动指导下,职工家属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点单”,还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选项目的“订单”。
厂工会每季度组织一次大众文体活动,每月由基层单位开展一次单项文体趣味比赛,每周各协会及兴趣小组组织一次文体展示,这些“小型、业余、多样”的活动,全年有150多场次。截至目前,仅总厂工会举办的全民登山、广播操比赛、游泳、手工艺作品展、大众体育等活动,就已吸引3万余人次的职工家属参与。
厂工会副主席洪顺和介绍说:“近年来,荆门石化积极筹措资金,新建和修缮职工文体活动场馆、场地、公园50余处,保证每个职工家属出门100米以内,就有免费的健身锻炼活动场地。”
荆门石化还通过“职工秀”活动,向社会展示石化人良好的精神风貌。10月间,荆门石化职工文化活动佳讯频传:展现一线职工工作场景的版画《时代乐章之青春赞歌》获第二十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国画《建设者》获中国石化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金奖,排舞队获湖北省第二届职工排舞大赛3个单项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荆门石化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湖北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本报讯(记者王伟 通讯员朱云荣 宗张)尹春蓉是江苏省宜兴供电公司的一名财务人员,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公司职工羽毛球俱乐部主任。工作之余,她经常要抽出时间联系“球友”,安排俱乐部活动,热心的服务赢得了会员的认可,她已连续多年高票“连任”!在宜兴供电公司,18个职工俱乐部将“慢生活”引入“快节奏”工作间隙,有效舒缓了职工的工作压力。
宜兴供电公司只有500多名在册员工,却有羽毛球、足球、自行车、游泳、书画、摄影、集邮等18个职工俱乐部,今年参加活动的人次达3272人次。公司工会主席冯铭说,从2006年起,公司工会在企业党政支持下,顺应职工需求,引导职工自发成立了18个以兴趣爱好划分的俱乐部。
“慢生活”调节了“快节奏”的工作。今年中秋节前,公司在职工俱乐部活动的基础上,选拔具有声乐、舞蹈、语言和器乐类特长的64名爱好者组建的“蜂彩”职工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慰问职工。此外,公司依托俱乐部共开展了17项重点活动,有自行车骑行,钓鱼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联谊赛,还有职工个人画展,义务撰写春联……各种趣味盎然的活动广泛地吸引了职工踊跃参与。
写作俱乐部骨干沈毅玲在她的读书笔记扉页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幸运的,可以在这翰墨飘香、文化浸润的环境中快乐工作,享受生活。”
公司党委书记朱庆连说,职工俱乐部凝聚人心,释放了职工潜在的正能量,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成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剂。
本报讯 (特约记者王君东)日前,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辖内的职工在厂门口或家门口过了一把“戏瘾”,唱歌、舞蹈、诗朗诵……由街道工会主办的“群乐汇”大舞台让大家有机会或登台秀一把才艺,或到台下为工友们喝彩助兴。
据港闸区总工会主席宣志成介绍,以“群乐汇”大舞台普遍覆盖和定期活动为标志,目前该区“职工10分钟文化娱乐圈”已基本形成,9.6万职工走出家门或厂门就能方便地体育健身、读书看报。
所谓“职工10分钟文化娱乐圈”,指职工从家中或厂里出发步行10分钟内,就能找到合适的文化娱乐场所,而且不设门槛,实行免费开放服务。目前该区职工书屋数量已达200多个,保证职工就近方便地读书学习;整修原有的社区体育设施并增加覆盖密度,对企业集中区和职工居住集中区按步行10分钟距离进行布点设置;与市总唐闸工人文化宫联手成立流动放映队,定期到企业和社区放电影;与街道社区联手建立社区职工活动中心47个和社区文化广场20个,并建成命名了1个大型综合职工文化广场,保证职工下班后活动有场所,娱乐有去处,健身有设施。区总为此已投入近20万元。
在打实硬件基础上,港闸区总积极推进免费优质的文化娱乐服务。目前区内所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一律向职工免费开放,实施“135工程”,保障职工每月能看1场以上电影,每个季度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职工文化节。“群乐汇”大舞台自创办以来已演出160场次,7000多名职工参与或登台演出,5万名职工走进现场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