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3年01月03日 星期四

“锻打”出的人生

——劳务工马忠正成长记

本报通讯员 陈刚 本报记者 邹明强
《工人日报》(2013年01月03日 03版)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劳务工马忠正, 用11年锻造岗位的坚守,佐证着自己的名字:“永远做一个忠诚的人、正直的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工厂,不能愧对读过私塾的上辈给起的名字”。

担当是一种幸福

1996年,为解家境之寒,艰难读完高中的马忠正怀揣“早早担当、早早挣钱”的梦想,跟随湖北郧县大桑村的大人们来到河南一家煤矿。煤矿地处荒郊野外,满眼望去荒芜凄凉。每天的下井、升井、挖煤、推煤……阴暗潮湿的环境、刺鼻呛肺的味道,一天下来,除了满身满脸一抹黑外,就是精疲力竭。黑夜里,他常躲在被窝里黯然泪下,默默地对着远方的母亲哭泣说:“妈,我咬牙了,可实在是撑不住了呀,请妈谅解孩儿的无能……” 苦苦支撑一个多月后,他迈着沉重的脚步,踏上了回家的路。那一年,他还不满19岁。

随后的日子,马忠正除了打零工,就是四处打听、托人,梦想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

2001年10月18日,通过劳务市场,马忠正成为了东风锻造锻三作业部的一名锻造操作工,从此,开始了他全新的人生。

马忠正已71岁的母亲说:“忠正这孩子自小话少,但孝顺,干活踏实。他父亲去世得早,早早地担起了家中的重担,真是难为他了;这些年忠正很争气,我知足。”

忠诚是人的良心

当年与马忠正同来打工的15个同乡,在11年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纷纷离厂;可他却依然坚守在锻压机旁,坚守在平凡而又繁重的锻压岗位上。

马忠正刚进工厂时,被分到了锻三作业部4#40MN加热、摆料的工位上。他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夹起7~8重的毛坯放到加热辊道上,然后一个个摆齐,并保证每个毛坯有序进入加热器之中,同时还要保证加热后的毛坯按照节拍进入锻打工位。工作稍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挤料、断料、过烧、拱伤加热器等风险的发生。每天弯腰、夹料、提料,一个班下来,力气再大也是腰酸背痛,汗水湿透全身。

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马忠正一干就是3年。3年里,马忠正也记不清自己究竟弯了多少次腰,夹起了多少重量毛坯,但厚实的手茧和硬实的臂膀证明了他历经了艰苦的磨练和锤打。

2004至2007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效益动荡起伏,员工收入急速下滑。马忠正说:“那会儿收入月月减少,最少的月份仅拿了500元,连生活费都保不住。”就在这段艰辛的日子里,他机组的5个人就走了4个,全工段就剩下了9个人。马忠正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艰难的抉择中,马忠正想起母亲的嘱托:“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干活,任何时候不能偷奸耍滑” 。思来想去,马忠正铁下心:咱是劳务工,工厂存在一天,就要坚守一天,尤其是工厂困难的时候,决不能当逃兵,不能让别人说咱没良心。马忠正最终坚守了下来,而且一守又是5年。

就这样,马忠正11年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凭借一颗赤诚敬业之心、执着顽强的进取意志,他从一名普通的锻压操作工,成长为机组长、班长、“劳务工”锻工技能专业岗位第一人。

打好锻件如同锻造自己

马忠正把自己当成一颗坚实的铆钉被牢牢钉在了锻工岗位上。

工作3年后,他所在的机组组长因合同到期而离职,他被作业部左挑右选推举为机组长。那一刻,对他来说,是突然落在肩头的压力和责任。面对领导的信任,马忠正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推脱,只是在内心默默地保证,绝不给领导丢脸,绝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其后的4年间,马忠正带领机组人员,不仅出色完成了生产任务,还攻克了诸多锻打制造和产品质量难关。

经过不懈努力,马忠正在2012年4月东风锻造组织的锻工专业岗位竞聘中,成为东风锻造有史以来唯一的“劳务工”锻工技能专业岗位第一人。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