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3年01月03日 星期四

我们的期待

——农民工们的新年心愿

本报记者 杜鑫 文/图
《工人日报》(2013年01月03日 03版)

周新发 环卫工 52岁

涨工资是最大的实惠

“新的一年当然想多挣点钱了。”52岁的环卫工周新发嘴里吐着热气告诉记者,“我从老家陕西出来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别的没什么期待了。”

周新发告诉记者,他在北京做环卫工已经两年了,基本工资1260元/月,加上其他补贴,一个月差不多1900多元。公司给他们环卫工提供4~5人/间的宿舍,但是不管吃。

“现在蔬菜价格都在涨,一顿没四五块钱拿不下来。”周新发无奈地说,“一个月攒不下多少钱,还不如回家到工地上班,虽然累,但挣得多。”

对于周新发来说,新的一年涨工资是最大的实惠。“公司说给买了五险一金,还有生育险,但我不需要这些,我觉得每个月工资涨四五百元就好了。”但他又一脸疑惑地看着记者,“是不是我要求的太多了?”

“儿子刚大学毕业,在贵州找了一家事业单位。女儿今年读大一。”提起自己的孩子,周新发很是骄傲,“听说儿子一年之后才能转正,不知道工资多少,助学贷款还得他还呢。”

“希望他能找个对象。我们给他找,他还不一定看得上呢。”周新发笑着说,“还好我身体还行,还能干几年,攒钱给他娶媳妇。”对于女儿,周新发最大的希望就是她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

王新品 小摊主 42岁

平平安安过日子

“哪有什么期待,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要说期待就是没人找我麻烦。”王新品一边拾掇自己烤的地瓜,一边说。

42岁的王新品和她爱人从老家河南信阳到北京务工已经三年了。他告诉记者,天不冷的时候,他就在保洁公司做保洁员。天冷的时候,就在街边卖烤地瓜。她的爱人则始终在做保洁工作。

“卖烤地瓜挣的钱差不多也能勉强维持我们的生活。儿子去年刚结了婚,在老家开店做生意,我们的担子要轻一些。女儿今年高三,考大学估计也没什么希望。”王新品说,“小日子能凑合着过就行了。干嘛要求那么高呢?”

“他期待明年赚10万块呢。”听记者和王新品聊天,旁边卖糖葫芦的大姐凑过来说。

“赚10万块钱?那我这辈子都不用干活了。”王新品双手插在口袋里,笑着说。

“想挣钱是真的,但是我们这些人,日子过得都不容易,没有大的要求,只要平平安安就好。”王新品说。

“父母今年都60多岁了,身体还行,这是福气,希望他们今年身体一直都好。现在看病要花很多钱。”王新品说。

贾树庆 保安 34岁

不再是漂泊的外地人

自从成了全国劳模,贾树庆工作得更加努力了。“整天在外面工作,很少有时间陪老婆和孩子。我希望新的一年里,他们能够更加支持我的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干好我的安保工作,如果条件允许,我还会继续在我的海特花园小区带领我的保安队员,为我们社区的维稳工作贡献力量。”贾树庆告诉记者,“我还兼小区第二居委会副书记,作为农民工的党代表,我希望社会关注我们农民工,并且能够有条件让我做好各种履职工作。”

虽然认真工作让贾树庆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是他告诉记者,作为基层劳模压力很大。“真的做劳模太难了!作为最基层的劳模,时时刻刻都要做到身体力行,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身先士卒,事事都要想着别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最让他感觉力不从心的是,“我们一家三口目前在北京还没有一个安稳的住所。虽然我一直守护着北京人的安全,但我从来都是个外地人。孩子长大了,户口也是问题。我希望有好的政策解决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的住房问题,比如公租房之类,让我们不再只是漂泊的外地人。”

甘相伟 民办教师 30岁

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从去年6月份开始,我应邀到全国各地给青年大学生做励志演讲,鼓励他们敢于追求人生的梦想。也算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个开始。”甘相伟渴望未来的自己能够肆意漂流在知识的海洋里。

从2007年到2012年,甘相伟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名北大保安到北大学子,再到北京一所民办学校阅读老师的角色转变。如今,虽然离开了北大,但是他从没有停止读书寻梦的脚步,因为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当选为“2011年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出版处女作《站着上北大》……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甘相伟丰收的一年。

甘相伟说,他渴望做一名精神上的流浪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想得还是比较实际。“每个普通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都需要照顾好老人、养育好孩子。” 甘相伟说,“其实一直以来,最想实现而又力不从心的就是没有很多时间和父母在一起,我很内疚。”

“我已经30岁了,还没有对象,父母都很着急。”在甘相伟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在未名湖畔牵手一位北大才女。“希望今年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另一半,也算是给父母一个交待吧。”

说到2013年,甘相伟还希望“‘农二代’们平时多努力,多看书,了解社会的大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做一个有理想的现代化公民。”

胡雪泉 快递员 22岁

多些理解 少些不愉快

“我想要买一辆路虎。”22岁的快递员胡雪泉嘴里叼着一根20元一包的利群香烟,不假思索地告诉记者,“哈哈,这个要是不现实,起码也得来一辆宝马吧。”

提起新年愿望,胡雪泉笑呵呵地吹起了牛皮。“他就是个车迷,每天下班一回来就跟我们说他在路上又看到什么好车了。”跟胡雪泉住一起的工友们一边“嘲笑”他,一边跟记者解释说。

“我以后要在暖和的办公室里上班,整天上班就是看看电影,聊聊天,喝喝茶。”说着,胡雪泉还装起了“领导”的样子,对一位工友说,“给我倒杯茶去。”旁边的工友们乐开了怀。

抽完最后一口烟,胡雪泉喝了一口水。“今年我打算承包一个片区,自己单干了。做快递,就得承包,要不就挣不到钱。”他停顿了一会儿说,“你看我现在跟工友睡一张床,每天7点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我现在还年轻,工作艰苦我并不在乎,我也从来没想过要在北京扎根,最重要的是能够挣钱。”

不过,“话说回来,新年里最现实的期待其实还是取快递的人能多理解尊重我一点,少一点不愉快最好了。”胡雪泉说。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