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3年01月03日 星期四

【学习贯彻十八大·基层心声】“带动更多年轻人走技术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张玺 本报通讯员 张伟 魏瑄
《工人日报》(2013年01月03日 02版)

45岁的孙文涛是一名“老技工”,在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公司机车抢修钳工的岗位上干了整整25年。说起党的十八大,他说,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他体会最深。

记者日前来到集通铁路经棚补机所,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见到了正在工作的孙文涛。工友们说,别看孙师傅手磨得起了老茧,他的手可巧呢。

“十八大报告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创新型道路的信念,不仅要自己走,还要带着身边的工友和徒弟一起走,让技术创新的道路越走越宽。”孙文涛说。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孙文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全面掌握了机车四大部分的抢修工艺,凭着一股认真琢磨的劲,逐渐成长为车间的技术带头人。

今年5月,一辆机车发车后频繁停机。孙文涛受命前往现场抢修。通过系统排查,发现机车联合调解器出现故障,现场无法修复。为维持机车运行到站,孙文涛选择了用手扳住供油拉杆。在让人难以忍受的巨大轰鸣声中,顶着机械间40摄氏度的高温,伴随着机车在运行中强烈的晃动,孙文涛一站就是8个小时。

孙文涛说:“跟火车机车打交道,不仅要辛苦流汗,更重要的是掌握技术,有创新的想法,才能做火车的主人,才能有高效率的工作。”

孙文涛对多项内燃机车技术进行革新。他发明的机车车钩防跳锁闭装置在集通全线机车上得到了推广。他发明的喷油器空心管内焊接技术,取出断丝只用30分钟,节省修程2~3个小时,大大提高了机车周转率。

孙文涛说:“在抢修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设备性能的好坏决定着机车的运用能力,机车的运用效率又和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联。”

孙文涛一再提到十八大报告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的内容。“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仅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只有带动更多年轻人成长起来,让身边的工友们多多掌握技术,才能为创新提供经久不衰的动力。”孙文涛说。

除了日常抢修工作,孙文涛还经常悉心教导身边的学徒。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学徒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他教出的徒弟中,有很多人成为集团公司先进个人。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