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次技术创新大赛创造经济效益近6亿元!
擂台谢幕,但开启更多深思……
“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壮大,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职工们贡献的智慧,是不断推进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这是近日结束的武汉市第七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大赛带给人们的启示。
本届大赛获奖项目48个,国家专利65项,创造经济效益58271.09万元,其中5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7项填补国内空白,10项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样的成果让武汉当地工会干部和企业经营者感慨颇多、引发深思。
武汉市职工技协主席、武汉市总工会副主席吴鸣凤表示,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基层、在企业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培养造就了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保持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总工会副主席、武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腾芳认为,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是深入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武钢每两年开展一次工人自主创新成果评审活动,在已进行的三届评审中,一线工人申报了千余项自主创新成果,全部在生产岗位上得到应用,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
武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马启龙认为,工人自主创新发明成果直接来自于生产一线,能够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完全可以推广应用。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但军表示,高新技术让传统企业实现了完美转型,在无比重视技术的建筑行业里,职工技术创新将提高职工个人素质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双赢。
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技术创新被称为“撬动企业发展的杠杆”。“图纸可以抄走,技术可以学走,可真正掌握在职工手中的技艺是永远带不走的!”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吴汉民如是说。
该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周顺介绍说,面对辖区内企业基本是民营企业的现状,武昌区总工会一直致力帮助企业广辟途径和方法深入推进技术创新。
年近58岁的武昌区总工会副主席薛峰经常深入基层,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工人投身技术创新活动。近两年,天虹、中光、绍新等9个公司有11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市、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开特公司职工的一项技术创新成果还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