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03月04日 星期日

【现场】“责任,在我心中”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进行时

本报记者 沈刚 赵永智 郑莉 张锐
《工人日报》(2012年03月04日 001版)

今天北京的天,有些阴沉,冷风吹过,也还略有些寒意。

但对于采访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大军而言,这些都可以忽视,尽管不少两会报道会以天气为“导语”,但每一位记者都知道,这一刻,那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才是今天值得关注的“气象风云”。

下午2时许,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带着亿万人的期待,汇聚到天安门广场,汇聚到人民大会堂。

2012年是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中共十八大也将在今年召开。在此大背景下举行的全国两会,包括改革在内的多重议题,备受各界关注。

未来10天中,委员们将建言献策、共商大计,探讨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如何谋求民生幸福、社会公平,如何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本报记者在开幕会现场记录下几个生动瞬间,足以感受到委员们对肩负的汇民意、解民忧、促民生神圣使命的高度自觉。

【时间】13时58分

【地点】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

【人物】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王超斌

“心情?当然是激动!这是我第20次参加全国政协的开幕会。”站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的广场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王超斌如此回答记者的提问。

作为第一位抵达的委员,王超斌一下车便被几十名记者围住。

“这些年来,农业税减免了,几亿农民感谢政府;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了,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感谢政府。在房地产方面,如果保障房建设更加完善,让更多穷人‘居者有其屋’,就更好了。”王超斌说,他今年的提案是关于保障房建设和管理的。

王超斌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外围的记者只知道这是第一个到达的委员,已无法看到他的模样或者胸牌。

记者包围中,王超斌被问及了安全生产、道德建设、国企改革等多方面问题。他一边微笑着回答五花八门的提问,一边费力地在记者们的簇拥下一步步“挪”向大会堂。

实际上,王超斌在往年提案中提得最多的是“三农”问题。“我从小在乡镇长大,吃的是农民种的粮,周围生活的都是农民,我目睹了许多农民生活的窘迫。”

1998年,王超斌第一次提出关于全民义务教育的提案。第二年,他把提案的范围缩小到农村义务教育。10年之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面的义务教育政策。

“责任在我心中。一年不行,那就两年。”王超斌说,一些提案通过了,自己很高兴。而一些自己觉得好的提案,虽少有回音,但也没关系,做改进后“再提”。

即将踏上人民大会堂的台阶前,终于有记者注意到了王超斌今天的着装——藏蓝色的西装下,是一件粉红的衬衫,领带也是粉色的。

“您的衣服,是有特别寓意的吗?”一位记者大声问道。

“我们要大吉大利、顺顺当当!”王超斌大笑着回答,如今虽然国泰民安,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余波仍在,在此大背景下召开的政协会议,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能够“大吉大利、顺顺当当”。

【时间】14时35分

【地点】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

【人物】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

大多数委员已经进入会场,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上,还有一位委员没能冲出“包围圈”——卫生部部长陈竺。

记者们将陈竺围了个严严实实。忽然间,人群向后涌动了半米,但随即又被新加入的记者推回原地。

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话筒……一支支“长枪短炮”从夹缝里伸进“包围圈”核心,试图捕捉这位卫生部长的只言片语。

“陈部长,公立医院改革有什么新进展?‘以药补医’何时破解?”

“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下了最大的决心,但目前来看,水比较深。不过,哪怕再困难,我们也要跨过去。”陈竺沉稳地回答。

“全国医疗统筹何时可以实现?”

“2020年,全国有可能实现主要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

“老百姓看病啥时才能变便宜?”“您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有什么看法?”

一个个问题“连珠炮”般砸来,陈竺始终面带微笑,一一作答。

他坦言,任期最后一年,最想做的事情便是推动医改。

这几年的全国两会,卫生部部长陈竺都是中外媒体竞相追访的对象,甚至有媒体派出了记者专门“盯守”他。

从广场到人民大会堂台阶,近百米的距离,陈竺竟走了20多分钟。

远处传来工作人员焦急的声音:“请委员尽快入场,会议马上开始了。”

陈竺急得连连摆手:“不能再说了,我要迟到了……”他一路突围,总算通过了“记者大道”。

【时间】15时50分

【地点】人民大会堂一楼休息区

【人物】外媒记者

会场内,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正在举行,会场外,一些记者正在一楼休息区作短暂休息,以备开幕会结束之后的“战斗”。

“我对中国民生和经济政策很感兴趣。”一位外国记者在休息区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经济转型话题被热议的情况下,中国两会将向世界释放何种信息,无疑备受关注。

“今年两会,我希望能采访到央行行长周小川。”他的笑容,显得没有多少自信。毕竟,想要“堵”住央行行长并不容易。在入场前的那场“战斗”中,他没能完成这个任务。

“我想,我可以在新闻发布会上试一试。”他说。

另一位外媒记者也表示,他希望从“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和“最高咨询机构”的大会中获得更明晰的信号。经济增长、体制改革、应对挑战……他有太多的关切点。

在天安门广场上,在人民大会堂中,随处都可以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媒体记者。他们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加入了围堵委员的包围圈。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媒及受众愈发关注中国变化,据两会新闻中心统计,截至3月1日,报名采访全国“两会”的外媒记者近900名,其中来自日本和美国的记者均超过200人,他们关注的重点涵盖了经济、文化、环保等诸多内容,报道方式包括电视、文字、摄影、互联网等。

【时间】16时45分

【地点】人民大会堂

【人物】严琦、梅兴保、王兴东等委员

开幕会结束,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严琦一走出会场就被记者围住。“报告客观实在,真实有力。人民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委员关心的问题,我将继续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生存保障情况,帮助他们尽快更好地融入城市。”严琦说。

原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委员被围在了大会堂里。他针对实体经济融资瓶颈问题强调,制度创新很重要。

“听完报告我深受鼓舞,我将创作出更优秀的电影剧本,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电影学会会长、电影《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委员同样被围在大会堂里,他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从根本上确立“原创老大、作者第一”的原则。

“由于我国版权保护滞后,权限模糊,轻视原创,客观上怂恿了复制抄袭,模仿跟风,重拍四大名著,翻版经典电影,复制国外剧情,原创之作寥寥无几。”他建议,修改《著作权法》必须注重保护原创。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告诉本报记者,开幕会上强调的要围绕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深入做好农民工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农民工为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到目前依然存在的许多劳动密集型行业,里边都有无数农民工的汗水。这么多年时间过去了,中国经济早已今非昔比,如果农民工的工资还没有质的飞跃,甚至还遭遇欠薪,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他表示,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必须引起关注,而农民工的社保、子女教育等问题更应关注。“一句话,我们必须善待农民工。”

最近,“改革”的话题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委员对此也多有回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了“二次改革”,概括起来就是:消费主导,民富优先,绿色增长,市场导向,政府转型。迟福林委员边走边说:“住房、就医等民生公共产品的短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庞大的国有资本并没有真正用于这些最急需的领域。”

…………

掌声响起,万众瞩目,又到建言献策时。

集中智慧、凝聚共识,委员们正在发力。

责任,在我心中。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