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8月09日 星期二

坚守一份爱,相濡以沫携手走过半个世纪

大连25位劳模金婚重走红地毯

“七夕”日,大连市总举办“牵手世纪行”庆典祝福劳模的事业家庭弘扬传统美德

《工人日报》(2011年08月09日 02版)

本报讯 (记者顾威 通讯员吴庆国)8月6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牛郎织女团聚的日子,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当晚,大连市美丽的燕窝岭婚庆公园被装扮得分外喜庆,大连市总工会在这里隆重举办“牵手世纪行”劳动模范金婚庆典。18时30分,伴着悠扬的《婚礼进行曲》,25位老劳模或携妻子、或挽丈夫,面带甜蜜喜悦的笑容,依次踏上红地毯,走过鲜花拱门,登上庆典舞台。现场所有人员把鲜花、掌声和羡慕的目光,献给幸福、长寿的金婚劳模。

庆典的策划者、大连市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李淑娟说,劳模们不仅事业上成功,家庭生活也和谐幸福,为他们举办金婚庆典,既是祝福他们的事业及婚姻家庭,也是在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5位劳模中,既有曾经在科研战线工作过的院士、教授,也有在生产一线工作过的纺织、环卫工人,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73岁。原大连港防疫站防疫员、市劳动模范、82岁的于凤仙回忆起当年与配偶相识、相知、相爱的趣事时说,他们结婚多在上个世纪60年代,限于当时条件,他们的婚礼极为简朴,没有花车,没有红地毯,甚至缺少美酒佳肴,但他们靠着一份淳朴而坚贞不渝的爱,相濡以沫,历经风雨,携手走过半个世纪。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着感人的爱情故事。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的中科院院士、大连市特等劳模、今年77岁的沙国河,1960年结婚,夫妻都是四川人,刚结婚夫妻就分居两地。沙国河说,他永远忘不了,当年妻子托人从四川给他带来的3斤大米,那时,全国人民都在挨饿,妻子省给他的3斤大米对他来说既是爱的体贴更是救命的食粮。两年后,在中科院四川分院工作的妻子调来和他团聚。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同是科研人员的妻子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尤其让他感动的是,妻子从不忘他的生日,每次生日都会想方设法让他吃上生日蛋糕,让他一次次品尝爱情的甘甜。

大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汪集刚在致辞中说,参加金婚庆典的劳模们不仅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共和国的建设、发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也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引领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时代楷模。汪集刚祝愿金婚劳模家庭更加和谐,夫妻更加恩爱,子女更加孝顺,身体更加健康。不但要过“金婚”、“钻石婚”,还要过上“橡树婚”!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