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一种渊源,一种积淀,一个企业不可能出现这么多典型人物”
让优秀劳动者成为时代楷模
——中国中铁打造劳模文化调查(上)
“巨晓林,中铁电化局一公司接触网工,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农民工楷模’。他以‘农民工也要学知识、懂技术’的坚定信念,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当代知识型农民工的精彩华章,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中国十大责任公民等荣誉称号。”
近日,中国中铁召开先进人物表彰视频会,对第二届“十大专家型技术工人”、“十大杰出女性”、“十大新型农民工”、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进行隆重表彰。会上,每位先进人物的事迹都有专门制作的视频短片和解说词作介绍。
“中国中铁坚持把大力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提升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培养选树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彰显企业形象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为中国中铁发展的动力之源。”表彰会上,中国中铁总裁白中仁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中铁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姚桂清表示:“现在,全公司已形成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营造出了先进人物不断成长的沃土,使一大批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犹如种庄稼,要播种,要施肥,要培育
“知识型员工”王海、“高技能人才楷模”窦铁成、“农民工楷模”巨晓林、“优秀进城务工人员”黄涛、“优秀组工干部”王秋明、“科技人员好榜样”段永传……很难想象,这样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先进典型人物,都诞生在中国中铁一个企业。
中国中铁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骨干企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工地流动,条件艰苦。中国中铁工会副主席刘建媛认为:“如果没有一种渊源,一种积淀,一种文化,一个企业不可能出现这么多典型人物。”
“犹如种庄稼,需要播种、施肥、培育。”在培养先进典型、造就劳模文化的道路上,中国中铁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
2000年9月,实现政企分开、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后,中国中铁深感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对于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为此,公司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认真研究制定培养选树先进典型的目标规划和措施,下决心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公司推出一批过得硬、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
2002年底,中国中铁召开了首届劳模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了40名劳模和10个先进集体,启动了培育新时代典型的按钮。
到今天为止,中国中铁先后4次召开劳模大会,表彰劳模394名。其间,还推出和表彰了青藏铁路、抗击冰雪、抗震救灾、南极工程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选拔岗位能手和技术状元
重视在生产一线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大力选拔岗位能手和技术状元,让优秀劳动者成为时代楷模,是中国中铁培养选树典型的传统。窦铁成就是中国中铁近年来选树的众多重大先进典型中的杰出代表。
窦铁成,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2007年以前,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他。那时的他只是在企业内部作为一个“老革命”(同事们对他的称呼),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7年5月,经过挖掘、提炼,中国中铁从窦铁成身上总结出了5种精神:忠诚企业、爱企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敢于攻坚、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伴随着全国媒体的持续宣传报道,窦铁成逐步从企业走向全国,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型职工标兵”、“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为使窦铁成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扩大,也使其成为企业的一张“名片”,中国中铁坚持每年4月策划主题,围绕窦铁成的新亮点,掀起一轮对内对外宣传热潮,使窦铁成精神在职工心中生根开花。
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
中铁大桥局总工程师秦顺全,1987年从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先后主持了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工作,荣获第六届詹天佑科学技术成就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46岁的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中铁始终站在培育具有时代品格、引领企业发展的高度,大力选树各级各类先进典型,注重在打造优秀领导团队中树立学习榜样,在建设高科技人才队伍中培育领军人物,在重点工程建设中选拔开路先锋。
青藏铁路开工之初,中国中铁就及时总结了三代科技工作者坚持41年观测、破解高原冻土世界性筑路技术难题的风火山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并请他们多次到公司做专场事迹报告。青藏铁路建设全面展开后,又及时总结推出了“铺架少帅”郭秀春、“雪域天使”丁太环、“昆仑铁汉”张鹏、“高原雄鹰”常正功、“天路架桥人”吴继森等6名员工的先进事迹,并推荐他们参加了国资委组织的“青藏铁路建设先进事迹报告团”。如今,这些优秀员工已经成为名扬中国中铁的劳动榜样,走上了更为重要的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