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7月31日 星期日

警校毕业生放弃令人欣羡的“金饭碗”,通过微博去为黔西山区孩子实现一个个愿望,她想——

【社会记事】为山里娃插上梦想的翅膀

本报记者 车辉
《工人日报》(2011年07月31日 001版)

一段经历能改变一个人多少?24岁的蔡加芹现在相信,有些经历可能改变人的一生。

因为一段在大山里的支教经历,这个端庄美丽的贵阳警校女毕业生,放弃成为警花的梦想,准备终生投身于帮助山区贫困孩子的事业中去。她现在的梦想是:把社会人士的爱心播撒到大山深处。

乡村孩子渴望的眼神

2010年7月1日,蔡加芹结束了在贵州省黔西县素朴镇素朴小学的一年支教生活。这个夜晚,她回想着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于是她把一年来的经历写成《一位支教老师的告白》一文,发在网上。当时她这样做仅仅是想告诉大山外的人们,“当大家‘醉生梦死’的时候,这里还有一群中午吃不上饭,半小时车程外的县城还没去过的山里娃。”

回忆这一年的经历,蔡加芹感慨良多:年轻人有的是激情,可激情过后,还要面临真实的困难。她虽一直喜欢做公益,在贵阳读书时就参加志愿活动,对支教的困难也做了一定准备,可当她第一眼看到这里,还是吓傻了:整个素朴镇汲水设施非常缺乏,只有一处水源,学校所有的生活用水,都来自学校内的一个蓄水池。

这个爱美的女孩子当时暗想:我是无论如何不能在这里洗澡的。于是,她只好周末去贵阳的亲戚家洗澡。随之而来的还有失眠,女孩怕天黑,她经常用被子裹住自己,瑟缩着等到天亮……孤独的她每天晚上要打很多电话,当听到城里的同学正在酒吧看世界杯时,一丝悔意涌上了她的心头,可当她看到孩子们时,那颗心又火热起来。

上第一节课时,孩子们在黑板上用并不工整的字写出“欢迎”,蔡加芹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觉得自己必须对这些脸蛋上还挂着鼻涕或泥土的孩子负责!“孩子们的眼神在哪里见过,那种复杂而好奇甚至带着浓浓渴望的眼神。”她说道。这里的孩子太需要她了,校长告诉她:“你知道嘛,学生们能跟你并排走几步都感觉很自豪。”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山里娃

她还记得上第一节课时,孩子们就缠着她问了一个又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老师,你们那儿有没有天安门?”,“老师,飞机只有一点点大,它能装下你吗?”娃娃们总爱围着这位“外面来的”蔡老师问这问那,听她说“外面”的丰富多彩。蔡加芹发现,支教的志愿者几乎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蔡加芹告诉记者,那里一半的孩子没有午饭吃,一块热洋芋能让他们高兴半天。物质贫困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匮乏。“我们就是山里孩子的希望。帮帮他们吧。”她在网帖里写道。

她把这些事情发在网上,还配上照片,无数热心人被她的记录震撼了。当时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一群热爱开车的网友提议:“我们带这些可爱的孩子去上海看世博会吧,开车去,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仅仅一周,网上提议就变成了现实,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旅程开始了。各地的车主通过网络结合在一起,每人负责一段路程,如同古代送信的驿使,将孩子们一程程送出大山,看看只在老师那里听到过的上海滩。

30多名来自沿途各地的爱心车主就位了:贵阳4人,长沙2人,南昌3人,金华3人,上海3人……启程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六天时间里辗转数千公里,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1名支教老师就这样带着10个山里娃上路了。网络上,各地网友们汇报着行程:孩子们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喝可乐……到达上海时,已有近百万网友在关注着他们。

这次经历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蔡加芹说,从上海回来后,尽管他们每天仍走好几公里的山路,中午吃不上饭。但他们都说要好好学习,争取有机会再走出去,再看看外面世界。“是网友们给孩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蔡加芹说,“更可贵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善良的力量。”一位女孩回来后对她说,自己以后出息了,也要帮助山里娃走出去。

我们的爱心没有尽头

目前,蔡加芹在上海找了一份时间自由的工作。她发现自己已停不下来了,已有几百万的网友关注着山里娃,她要把网上的爱心带到现实中。

搜狐微博的工作人员为她无偿开设了慈善专区,直播她的慈善行动。她对记者说,现在的想法是满足山区贫困孩子的愿望,山里孩子的愿望其实很简单:需要一本新华字典,一个书包……

“这难么?我们少抽一盒烟,就能满足那些孩子可能好几年都实现不了的愿望。”蔡加芹说。

在公益路上,蔡加芹最大的感受是自己并不是在孤军奋战,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好心人愿意帮助这些孩子,并且大家制定的方案很详细合理,让她感觉到,参与网络慈善的网友并只有满腔热情,做事也是踏实实在。

最近,蔡加芹在搜狐微博的帮助下,在广州以3.6万元拍卖掉了自己两个月的工作时间,在当天的拍卖会上,蔡加芹还拍卖了自己的支教手记以及山里孩子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筹集了12余万元善款。她告诉记者,当天全部嘉宾不聚餐,费用全部用来满足山里孩子的需要。“网络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是网友给了我荣誉,我们的爱心没有尽头,也绝不会亵渎网友的爱心。”

感 言】愿山里山外一样精彩

文/赵昂

崎岖的山路上,脱下西装的都市女孩,不施粉黛,擎着火把,送孩子们回家。

现代生活似乎对城里孩子早已稀松平常,可是在穷山野岭的深处,一块热洋芋,都能让山里娃兴奋许久。

未来属于他们的山外,绝不能仅仅是工地上的脚手架,蛇皮袋,还有城里人冷漠的眼神,奚落的言语。山外的世界很精彩,这个精彩既属于我们,也本来属于他们。

孩子们,山外面有万家灯火,远远看上去就像密密麻麻的火把。今天,漆黑的乡间路上,老师送你回家,等到毕业的那天,老师也会点燃火把,为你照亮通往梦想的道路。

也许有一天,山里娃的梦想,不再仅仅是走出大山,甚至不光是拥有山外的一片天空,而是让大山里面的世界,也和山外同样精彩。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