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图】“利剑之尖”上的气象观测员

11名职工默默坚守在华山气象站

先进的仪器可以帮助他们将气象预报得更准确

38岁的副站长于进江,在华山上工作18年了。女儿长到10岁,他却没在家为女儿过一次生日

山上的日用品没了,就让挑夫帮忙捎一些

测量气象的工具盒

大家把台历当成了 “ 工作留言本 ”

用竹竿钩着水壶从石井里打水 。 这些水是从石壁上汇集的雨雪水
华山气象站年平均温度为6.1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24.9摄氏度,大风年平均日数109天,大雾129天,雷电次数最多达43次,冬季最长积雪近5个月。
就是在这里,有11名职工常年默默坚守,平均年龄28岁,每小时就要监测一次气象变化……
华山西峰海拔2082米,是华山最秀丽险峻的山峰。它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它的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一面为绝壁,一边是斜坡,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
华山气象站就坐落在西峰之巅。它是陕西省最高的气象站,海拔高度为2064.9米,也是全省最艰苦的艰苦站。一位作家曾对气象站作过如此描述:“如果把华山比做一把刺天的利剑,西峰就是那利剑之尖,气象站恰好在‘利剑之尖’的尖尖上。”
华山气象站1952年建站,1953年1月开始进行气象测报工作。有11名职工常年住在山上,平均年龄28岁。
华山气象站年平均温度为6.1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24.9摄氏度,大风年平均日数109天,大雾129天,雷电次数最多达43次,冬季最长积雪可达近5个月时间。“严冬冰雪终为伴,夏日雷电常相随”是气象职工工作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华山气象站的职工一直用蜡烛、煤油灯和汽灯照明,工作靠手摇发电机发电;1975年,开始用太阳能板、蓄电池组和小型发电机发电。直到1995年华山五峰全部通电,他们才结束了这样的历史。
如今,值班室里放着的一盏煤油灯,见证着气象站职工过去的艰苦生活。
现在,虽然山上的环境条件相对转好,但是他们吃的依然是挑夫挑上来的食物,喝的是从石壁上汇集的雨雪水。因为地处高山,气压过低,所以经常水烧不开,蒸馒头要用高压锅,煮面条常常煮不熟。由于长期缺乏新鲜蔬菜,缺水不能洗澡,加之强烈的紫外线辐射,狂风吹烈日晒,导致气象职工皮肤皴裂、干燥,嘴唇口角干裂、溃烂。
距值班室百十米、设在斧劈石南面一块天然平台上的观测场,是工作人员监测各种气象数据的场所,为了保全气象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证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气象站的职工不分昼夜,不顾危险地工作着,他们每小时就要监测一次,把新观测到的气象资料发出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