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01日 星期三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这里就是我的家 ”

□本报记者 姜明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01日 02版)

人物检索:刘俊刚,男,中共党员,河北献县人,在天津做了23年环卫工人,现任天津河西区友谊路街保洁队队长,当选全国劳模后,仍然坚守在一线环卫岗位上。

人物感言:我热爱我的工作,更舍不得离开我的社区,这里就是我的家!

23年前的一个冬日,刘俊刚和另外12位乡村少年扛着棉被和一个城市梦,从河北献县来到天津友谊路街当上了保洁工。那年他才17岁。此后的日子,他就一直和垃圾、尘土打交道。凌晨3点起床,揉着迷离睡眼,去清运垃圾。之后,就着冷水,往空肚子里塞几口干粮,赶快回去清扫马路和社区。一天下来,常常是累得走不动路,抓不牢筷子了。不到3个月,同伴就都回到乡下父母身边去了,只剩下刘俊刚。他不是不想回家,是不敢回。父亲对他的家教极为严苛,离家时父亲对他说:“你既然出去,就得闯出个模样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扫马路你也得扫清一片天。”不能回家,刘俊刚抹干眼泪,咬牙坚持。

慢慢地,在这里他找到了“家”的感觉,居民家里的事就成了他自己的事。刘俊刚负责清扫的是老旧楼区,设施多已老化,没有物业公司,居民家里出了故障无处求援。为了掌握维修技术,刘俊刚找来各类书籍,拜了几个师傅,很快就学会了水暖、电工、电焊、装修、建筑等多门手艺。之后,再听说谁家出了故障,刘俊刚撂下扫帚就说:“让我来。”居民们都想不到,这个农家孩子既有本事又讲仁义,活干得专业地道,还分文不收。一来二去,几个楼区的居民都知道了刘俊刚,家里一有故障就找他,保洁工成了大家随叫随到的全能技工。下水道堵了,他去通;护栏坏了,他去装;马桶漏水,他去修;水龙头坏了,他去换……活干得漂亮,人却很腼腆。他的手艺,给周围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他的热心肠,让人们觉得他是那么实在。刘俊刚说:“在社区里,我从来没把自己当外人,居民的事儿就是我自己的事儿。”

20多年来,刘俊刚和居民相处得十分融洽。走在社区里,居民一看到刘俊刚,都会和他打招呼。过年过节,居委会也常来保洁队和队员们一起包饺子、搞联欢。问起刘俊刚在天津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特别让人难忘的事时,他总是说:“没啥,真没啥。”然而,刘俊刚的低调,并没有“遮掩”住他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热心肠。居委会干部告诉记者,居住在这片社区的居民,差不多每人都能数出几件刘俊刚的好人好事。

“我们的工作环境好了很多,社会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去年,我还作为农民工代表被评为全国劳模。”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是,当年,刘俊刚还得到了一套专门为全国劳模配置的廉租房,他一家的户口也落在了天津,这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最大肯定。

今年是刘俊刚来天津的第23年,今年的春节也是他在天津和队友们一起度过的第23个春节。提起家人,刘俊刚的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感激。这么多年,因为工作,刘俊刚很少能顾及家里的事情。农村老家的房子漏雨,需要翻修,他拖了很久才回去收拾;家里的8亩地,一直是妻子一个人耕种;新分的房子,从装修完到现在,他都没去过几次……这些,刘俊刚的家人全都默默地接受了。

年三十,刘俊刚和队员们齐聚宿舍,一起看春晚、一起吃饺子、一起给家人打电话拜年。夜深了,他们却不能好好地睡一觉,因为天还没亮,他们就又要去社区清扫鞭炮皮和垃圾。

如今,刘俊刚已经和天津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年不少老乡劝他:“凭你现在的几门手艺,在哪干也比保洁员挣得多呀,也不用这么辛苦。”刘俊刚却笑笑说:“我热爱我的工作,更舍不得离开社区,这里就是我的家!”拥有全国劳模、天津市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杰出青年等众多荣誉的刘俊刚,如今成了天津市民,有了像样的房子,可他还是住在保洁队里,跟那帮农家弟兄一起吃住,一起出现在环卫岗位上。在刘俊刚的眼里,所有的这些荣誉和待遇都是自己回报社会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