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天下高龄皆父母”
“天下高龄皆父母。我希望用我的爱,感动更多的人去孝敬父母,善待老人。”这是“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2团敬老院院长张新玲的心里话。她20年如一日为高龄老人默默奉献,让一位位病患老人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享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在这个敬老院里,目前年龄最大的老人已96岁高龄,其中8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另外还有多位精神病患者。每天早晨6时30分,张新玲就准时起床,生炉子、做饭、烧开水,等大家都起来了,她又忙着为瘫痪病人洗脸、梳头、端屎端尿……在这些老人眼里,张新玲是他们最善良、最辛苦、也是最疼爱他们的女儿。张新玲则对每一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及个人喜好都了如指掌。
80岁的卢光帼老人全身瘫痪,刚来到敬老院时,身上长满了褥疮。张新玲把她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伺候,老人大小便失禁,她每天要为卢光帼换四五次屎尿布,定期为老人洗澡。在张新玲的细心照顾下,不到3个月,老人身上的褥疮就全部消失了。
如今,卢光帼老人已经不太认识人了,却惟独没有忘记张新玲,一见到她总是念叨着她的小名,那亲切的样子就像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郑永新的父亲瘫痪,弟弟因幼时患先天小儿麻痹和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弟弟被送进了敬老院。“每来一次敬老院,我就被张院长感动一次,她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郑永新说。
在敬老院的20年里,张新玲一共送走了68位老人,每位离世的老人都是由她亲手擦洗身体,穿上老衣的。张新玲的丈夫周新德说:“她过去1个月才两三百元工资,现在也不过1000多元。说实话,我真不想让她再干下去了,可一提调动工作的事,她就像个霜打的茄子,一回到敬老院她就来了精神,我也就随了她。她就是热爱这份工作。”
在妻子的影响下,上世纪90年代就调入米泉市人民医院工作的周新德成了敬老院的“编外医生”,每次轮休时,他就到敬老院帮老人按腰、搓腿,给老人看病、打针、拿药。
张新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敬老院,每年大年三十、正月初一的值班表上排的都是她。由于多年来没有规律的作息,张新玲累出了一身病,心脏病、胃溃疡和风湿性关节炎时时困扰着她。
2008年10月,张新玲日夜照料患心脏病的梅海娃老人,一连几天没有睡觉。没想到老人病好了,张新玲却因心脏病突发倒下了。病危通知书下了3次,可她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却是:“我的包子还没有蒸。”出院时,医生叮嘱她要在家静养,可是她满脑子都是敬老院里的老人,在家住了两天就又回到了敬老院。
由于张新玲表现突出,农六师和102团曾连续两次奖励她到香港、澳门休假,她都婉拒了。“一去就是半个月,离开敬老院那么长时间,我放心不下。”张新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