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用信念支撑生命
尽管每个月都要输血,每天都需服用大量激素维持生命,但戴忠金仍然写完了《建设新农村争当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争当新干部》、《村干部选举必读》3本书。他说:“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念。”“我忘不了自己是党员,忘不了是农民的儿子,只要活着,就不能停止尽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他没有房子,没有固定资产,他把节余下来的退休金全部捐助给受灾地区和贫困的农民家庭。他说这是他最健康、最心安理得的“消费”。
戴忠金1961年出生于江苏省盱眙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8岁应征入伍,后被分配到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担任行政工作。31岁时,他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这种病俗称“软癌”。自1995年病退至今,除了青海和西藏等省份由于空气稀薄没有去过,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内地各省份。
他常常是拄着拐杖、提着药袋,不管是粮田、菜果园、牧场以及公路旁,只要遇到有农民的地方,他都就地坐下和农民们谈心。在与农民兄弟贴心贴肺的交流中,他发现了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些农民不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有些农村不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有些农民不了解农业科技,等等。于是,他仔细研读中央历年来的一号文件,以及科技、教育、卫生、思想道德等大量资料,写了《建设新农村争当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争当新干部》、《村干部选举必读》3本书,把党的政策方针进行“解读”,并在红旗出版社出版。
2007年春节前夕,戴忠金带着500本新书,送到河北省平山县古月镇的农民手中。古月镇闫沟村村支书任彦说:“500本书很快被‘抢’完。许多领到书的村民在街边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没想到给我们送书的人竟是拄着拐杖的病人。”几年中,戴忠金捐赠给农民近4万本书。
戴忠金没有存款,每个月的退休金除了一部分留给刚满14岁女儿作为学费和生活费外,其余全部用来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肥料和遇到种种困难的农民。
四川绵阳高庄小学六年级学生王高在感恩作文中写道:“戴忠金爷爷了解到我们高庄小学在5·12大地震中损失惨重,教学设施几乎为零的时候,他远在千里之外慷慨解囊,把多年积攒起来的钱和治病的医疗费全部取了出来,为我们学校买了200多套新式课桌椅、8张新型黑板、8张新式讲桌和一张新型乒乓球台,使我们重返校园学习有了全新的教学设备。”
在安徽省中医院的一间病房,记者看到,戴忠金脸上挂满笑容却掩饰不住面色苍白浮肿,说上几分钟话就要停下来喘粗气并输氧气。由于长期严重贫血,只能靠输血和使用激素来维持,由此引起很多并发症:心脏病、肾脏病、胆囊炎、胆结石……在病房里,除了医院配备的设施外,就是成堆的稿纸和书籍,再没有其他值钱的家当。
“道德、良心和党的原则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党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竭尽全力为百姓分忧,努力拓宽生命的价值……”戴忠金没有电脑,他在病床上,正一笔一画地续写着他的新作:《农民兄弟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