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到川渝两地招工均遭婉拒
劳务输出大省今春不再主动宣传、组织人员外出打工
本报讯 春节上班第一天,绍兴一批企业就由该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带队,赴甘肃招收务工者。同时,还有一批企业赶赴广西招工。由于用工形势严峻,绍兴市就业局去年底就与劳务输出基地四川、重庆涪陵联系,希望对方输送劳力,没想到被婉言谢绝。两地反而希望在绍兴务工的当地人回去“帮助家乡建设”。
为应对日趋严峻的“用工荒”,绍兴市就业局去年12月就提前和重庆、四川等地联系,想在春节后带企业去招工。不料,以前主动送务工者来绍兴的这些地区,这次却婉言谢绝了。
“自己都缺人,哪里还能大规模组织人员外出打工?”重庆涪陵区就业局李副局长表示,往年涪陵区在重庆以外打工的约有10万人。5年前,涪陵区就业局和绍兴市就业局曾签订协议,成为后者的劳务输出基地,每年约组织3000人前往打工。从2009年开始,本地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到去年底、今年初越来越明显。调查显示,区内企业在今年初约需招工1万人,多为从东部转移来的制造企业,工种与东部沿海地区同质。因此,区就业局转为劝说外出打工者“帮助家乡建设”,不再主动宣传、组织人员外出打工。
“打工三年来,月工资只在今年涨了200元,存钱真的很辛苦。”44岁的朱祥海曾是四川达州的村干部,三年前孤身到绍兴,成为纺织厂流水线操作工。头两年月薪1800元,今年涨了200元。可大米三年前只1.4元/斤,去年涨到1.8元,今年更逼近2.5元。光是吃饭,每月就要花去500~600元。为了省钱,他至今没去过绍兴的任何景点。“我年纪大了,没年轻人那么多开销,每年还能存下约1.3万元。很多年轻人打工一年根本存不下钱,城里的生活成本太高了。”
朱祥海说,以自己以前在老家村委会的收入,加上种田、养猪等副业,收入跟在绍兴差不多,但生活成本完全不一样,至少大米可以自给自足。出外打工还不敢生病,去年的一场病花了他2000多元。在老家则能凭医保,报销一半。他表示,今后不再出来做活了。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已从无限供给转为有限短缺。而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需求扩大的同时,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正在下降。
据绍兴市人力市场有关人士介绍,从1月9日开门当天的情况看,当地招工薪酬较去年略有上涨,操作工月薪在1500~2000元。而据涪陵区就业局统计,去年该区制造业操作工的月薪在1200~2500元。(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