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以港兴市”实现三个转型
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城市转型全面启动,社会转型稳步展开
本报讯 (记者杨明清 通讯员刘涛 丁健)山东省胶南市董家口港区自2009年3月开始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规划编制、港口开发、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各项工作也全面展开。作为港区所在地,胶南市积极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城市转型全面启动、社会转型稳步展开。
产业转型快速推进。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德枫丹机械制造、台湾东元机电、北船管业等一批装备制造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亨利安传动机械、中能通用机械等29个产业调整振兴项目进展顺利,新引进海霸新能源、三泰膜工业、大唐风力发电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带动提升了制造业层次和结构。“泰发”商标被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康大集团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天迅电器与美国国际煤机集团成功并购重组,正在形成一个产值过100亿元的煤机产业园。
城市转型全面启动。为了实现把胶南从一个农村县城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目标,该市坚持规划先行,突出抓好城市总体规划、重点片区规划。成功引进总投资180亿元的香港世茂集团城市阳台、投资20亿元的卓越集团金融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场馆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东西大通道、韩瓦路、前湾港路和新汽车总站将全部开工建设。结合片区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新完成了13个村庄的拆迁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社会转型稳步推进。2010年,胶南市财政安排10.9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支出,在镇村卫生机构推行了药品零差率出售制度,为64.5万名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0%。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5%以内,新建900套、6.4万平方米各类保障性住房,基本满足了市民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完善城乡一体的困难救助体系,全面提高企业困难职工生活费发放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重度残疾人保障水平,建立推行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弱势群体救助水平。